页面

2018年1月29日星期一

【 别逼孩子一直读书 】 -- 洪兰教授

图摘自网络


朋友的孩子写了封信给我:「阿姨,拜托你跟我妈说,我知道我已经国三了,我知道马上要基测了,也知道考不上的后果,但有时我就是读不下书。只要发呆一下,我妈就碎碎念。我告诉她,我不是机器,我没有办法一直不停的读书,她说:不念书就去睡觉。她不了解,很烦时睡不着、很累又睡不着是很痛苦的事,阿姨我快疯掉了!P.S.不要用 e-mail 回信,我妈每天检查我的信箱。」



人有好为人师又自以为是的通病,尤其做父母的认为:「虎毒不食子,我是为你好,为什么你不领情还要生气?」几乎所有的亲子冲突都源自沟通不良,父母的好意因为不是孩子要的,反而使孩子更叛逆。天下不知有多少悲剧是始于「为你好」。

我们的大脑和胃一样,凡是不能消化的,就不能吸收。胃会饱和,大脑也会:我们看一个红色的图案两分钟,然后把眼睛转到白墙壁,这时刚刚红色的部分会变成绿色,因为红色感光细胞疲劳了,不再向大脑发射信号,它原先所压抑的互补色绿色,就出来了。

我们的注意力也有同样现象,两个同样的刺激前后出现的间距太近时,大脑会看不见第二个刺激。听觉更是,太太如果一直抱怨,先生对太太的声音会有听没有见。人不是机器,不能每天做同样的事,就是机器也有弹性疲乏。不想念书时,眼睛明明在书上,但是大脑就是没有注册,有读没有懂。



大脑的这个特性可以从70年代的一个实验看出:实验者给大学生看一组十个花卉的名字,如玫瑰、百合,看完后,请他默写出来。对一个大学生来说,这不是难事,他几乎可以全部写出。休息两分钟后,再给他看十个花卉名称,这时,他能写出八、九个来。等到第三次看花卉名字时,他只记得六个了。但是第四次若是换成家具类,如桌子、椅子,这时他的正确率又上升到跟第一次一样。而持续看花卉名称的控制组则惨不忍睹,连五个都回忆不到了。这表示不是大脑的记忆力不行,而是大脑对同一类型的东西记忆饱和,记不住了。但一旦换新的类别,大脑对新奇的东西特别有兴趣,记忆又好起来了。

每天吃同样的便当会厌倦,即使肚子很饿也不想吃。大脑也是,所以学校的课表要穿插着国文、英文、数学。了解到大脑的功能,父母就不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饱和,常常让他起来动一下。运动时,大脑会分泌对学习有益的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很多父母以为运动是浪费时间,那是错的,运动其实对学习有益。




要孩子爱读书就不能使他害怕书,责骂或逼迫只会使他更远离课本。对一个已经上了国中,有自己想法的孩子,父母要尊重他的自主性,不能再像小时候,什么都要管;要「换档」升级,给他隐私权和自由的空间,绝不能检查他的电子邮箱、搜他的书包。父母一定要记得,尊重他,他才会自重自爱。喜欢学习,他才学得进去。

==================================
洪兰(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一九六九年台湾大学业后,即赴美留学,取得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哈斯金实验室及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神经科接受博士后训练,之后进入圣地亚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于加州大学河滨校区担任研究教授。一九九二年回台任教于中正大学心理所;目前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暨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主持人。

洪教授研究、讲学之余,致力科普书籍的译作,曾翻译二十余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学方面的好书。近年来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更致力于阅读习惯的推广,足迹遍及台湾各县市城乡及离岛近千所的中小学作推广阅读的演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