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8年6月8日星期五

【 教改,我们准备好了吗? 】 作者:陈诗蓉 (教育工作者)

新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为搜集民意而设立的意见平台,在短短两天內就收到1万1000个建议,这还不包括设法透过手机短讯和面子书发声的,可见教育改革已成人民迫切的心愿。大家都热切希望新教育部长能有所作为,把马来西亚教育带往更好的方向。




能够实现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政党轮替,靠的是民眾一人一票,源于基层强烈想要改变的决心,证明了改革的主要力量是由下而上的。教育改革,同样无法只透过教育部长由上而下发號司令来实现。只有当民眾、老师、家长都真正有了內在的觉醒,才可能形成一股力量,带动新的发展。改革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在心態上都已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看看过去人们面对教育改革的反应。

我们嚷著要改革,要素质教育,但当教育部配合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推出「小学標准课程」(KSSR)时,却有不少人埋怨课程太深、课文太长、试题太KBAT;教育部倡导KSSR,大家却更在意UPSR,依旧让孩子沿用KBSR的方式来勤练苦练,进行题海战术。



一边控诉孩子书包太重,学习压力太大,一边却又不断把孩子往补习班里送,並把矛头指向「考试」。而当教育部建议用校本评估逐步取代统一考试,又有人感到无所適从,担心没有划一试题、標准答案,会出现偏差,无法反映孩子的真实水平;担心没有考试,没有竞爭,孩子会失去学习的动机、奋斗的目標。为了加强考试科目,我们甚至不惜牺牲学生上音乐、体育、美术课的课时。

不愿捨弃评比

我们嚷著要改革,要摒除刻板、僵化的填鸭式教育,但当教育部宣佈执行2000年小学作业簿使用指南通令,却有不少人抗议,抗议没有了作业簿,老师会无所依附,学生无所事事,对学习不利。

我们嚷著要改革,要摒除应试教育,但却不愿捨弃评比。当教育部建议取消能力分班,马上有人揭竿抗议,担心教师会很难教,名校会失去光环。当教育部禁止校方对外公佈UPSR成绩及大肆奖励,也有人发声抗议,认为考取好成绩就理当得到肯定,不该扼杀奖励孩子的机会。



在这一波又一波的反对声浪中,让人不禁质疑:我们对于素质教育的嚮往,会不会只是像叶公好龙?选择改革意味著必须有所捨有所弃,捨弃旧有的思维与心態,捨弃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走出安稳、熟悉的舒適区,有时甚至必须忍受「阵痛」。而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文章来源:
《东方日报》2018年0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