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8年6月25日星期一

当考试没有标准答案 ● 华人教育与法国哲学课

法国高中学生参加 4 小时哲学考试




每年到了2月和6月的考试季,网络上总是又开始流传起所谓 “看看法国、想想台湾” 的图样。这是有一定标准模式的:首先是法国考卷上那看似深奥广阔的考题,题材从哲学、历史、地理、社会无所不包,而且学生可以任选一题作答就好;时间还长达两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给足了发挥空间。

多年来,法国哲学考题成为台湾人批评教改 “ 还未到位 ” 的依据:看看人家法国学生,是多么地有思考能力,这都是因为他们从哲学中获得的 “ Know How ”、“ Know What ”、“ Know Know ” 等等能力;反观台湾(或大陆、香港、或任何一个华人社群),只会填鸭式的教学,造成学生 “ Know No ”,导致了经济低迷、失去创造力、人际关系断链、沉迷网络电玩、看到老人不懂让座等等各种各样恶果。底下则有无数留言感叹道:“ 难怪比不上人家 ”、“ 法国人就是行 ”、“ 东方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等等,令人不禁欣慰原来五湖四海内还有这么多有志之士如此关心下一代的教育。



但基本上这不会造成任何改变,而且明年会再来一次,至少都重复十年了。

任何一个教育官员都会很肯定地说:再过十年也不会有任何大考出这种法国式的哲学问答题。事实上,全世界除了法国外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中学阶段全面式地教授哲学的,这根本就是法国的特有文化,难以模仿。首先第一个就会碰上师资问题:要准备好足够填满每一所中学的哲学教师,十年是肯定不够的;台湾自从1988年提倡教改以来也才刚满二十年,这二十年时间连教育老师不要打孩子都做不到,何况是教育老师哲学。

即使是将现有的科目改成问答题都会有困难。如上所述,体罚在台湾自始至终就属于非法,自开展教育改革之后更是如此;但过了近十年后,体罚率依然落在30%上下,光是严重到通报至台湾教育部的案件就有近千件,让学生需要紧急送医甚至命危的案子更是每年不曾中断。这正是因为教育现场顽强地拒绝面对人民改革的要求,连对分属刑案的教师伤害学生的事件都如此包庇默许,何况是要求改革会实际影响教师工作习惯的教学与考试方式。






另一个问题可能更难解决,那就是传统华人对于 “ 科举 ” 神话的信仰之深,难以撼动。2014年6月,当时准备参选台北市长的柯文哲曾表示,她的女儿在大考中因为 “ 作文 ” 一项的失利,可能无法进入理想学校,因此批评这个制度有问题;柯夫人则表示作文不应该凌驾所有学科之上── 当然这句话也适用于其他在任何一个科目失利的考生身上,但在作文一科上就显得特别突出。原因无他,就在于作文没有标准答案,至少没有能让考生提前背下来的标准答案,就像科举时代的八股文一样。因此这 “ 不公平 ”,鉴别不出考生的 “ 真实实力 ” ── 其实也就是考生背诵标准答案的能力和时间。

但法国式的哲学问答题就是这样地 “ 不公平 ”:同一张考卷给十个教授改,就会有十种分数,低到高都有。把考古题背得滚瓜烂熟也可能零分,完全没有复习的随心挥洒却可能得到平均分数。这么“ 不公平 ” 的作法,传统华人社会当然接受不了 ── 这是为什么每次法国哲学考题的转载热潮过后,真的要做教育改革、增加问答题或作文之时,就会遇上这个 “ 公平评分 ” 的死结。

八股文是有标准答案的,每个题目都有。无论明清,坊间参考书都是多不胜数,甚至许多考生只读参考书、考古题,对于原典弃而不顾;也就是说看似是在比较才学,实际上是在比背诵讲义,这在其时都被当代大儒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批到烂了。令人感慨的是,如柯氏夫妇这样华人高知识分子平时都能举出八股取士如何迂腐荒谬,但在自己下一代的教育上却又总是追求标准答案,还必须是能在考前就倒背如流的那种。华人追求 “ 公平 ”、“ 可量化的评分标准 ” 可说是异常执着。

清初大儒顾炎武就曾批评 “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但数百年后的华人社会仍未摆脱八股取士的阴影(图源:VCG)





 但是时代变了,现在是中学生都能开网络直播挣钱的时代,而不是一个五十分钟的考试就能决定孩子一生的时代,也许从来就不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视起个人的创意与发想,在大考要不要增加问答题的辩论之外,为什么不在各方面都给孩子更多的发展空间呢?毕竟在他们崭新的人生考卷上,过去标准答案的价值已经越来越小了。

摘自自多维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