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8年7月13日星期五

【優秀的孩子非天生】文:翁美茵


專欄:教評心事 作者:翁美茵 日期:2018-07-10

以現今及未來的社會需要,我們確實要孩子能有創意,利用創意去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與問題。(Shutterstock)



筆者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由初任老師開始已有着一份興趣,就是喜愛了解家長培育子女的方法,同時也會留意其子女的特質與表現。經過了20多年,學生漸漸成長,甚至有的已經為人父母,回想他們今天的成就與昔日年幼時的特質,更覺得優秀的孩子並非天生,而家庭教育就是關鍵。

透過多年來的觀察、與家長的溝通,我最深刻的印象有以下幾個重點。雖然這些並非教養孩童的絶技,但相信總有它們的參考價值,就在今次與大家分享:

不要跟孩子搶他們能做的事

其實這亦相似我們近年常說的父母需要懂得放手。還記得我當班主任的那一年,認識了兩位很照顧子女但教育模式完全不同的家長。陳太(化名)常常幫助當時五年級的兒子,她會先計劃好兒子的溫習時間表。在一次的家訪中,我看到屋內井井有條,媽媽為兒子編寫好的溫習時間表都貼得整齊在書櫃上。媽媽常常向我表示的,就是兒子總是不能按着時間表好好溫習。



另一位張太(化名)也是一位好媽媽,她經常與我溝通她的管教方法,她堅持溫習是兒子的責任,她要求的是兒子需要自行計劃好溫習的安排,而媽媽的角色就只是從旁觀察(或監察)作出提醒。她經常花時間與我交談,目的就是了解兒子在學校的表現。其實兩位媽媽都是知識分子,她們都是放下高薪厚職而專責在家照顧兒子的好媽媽。她們對兒子滿有責任,又極之願意花上時間在兒子身上。可是他們所做的卻完全不同。

我愛與張太傾談,因為她經常把自己背後用心良苦的用意告知我。猶記得她的一句話:「如果要我做有何難,但我就是不會幫他做,而是我要引導他,令他懂得做。」是的,香港節奏之快,時間是多麼寶貴啊!育兒的功夫就是在甘心樂意付上時間在孩子身上的同時,也要用心忍耐等待他們成長,不搶走他們能做的事。在這兩個孩子成長的過程裏,很顯而易見的就是他倆主動性的分別。



培養孩子喜愛閱讀,不是為提升學科水平為目的

我一直都堅持閱讀的重要,因此家長也很樂意與我分享子女閱讀習慣的情況。不難聽到很多家長都表示子女不愛閱讀。其實孩子從上幼稚園開始進入小學階段都應該是喜愛閱讀、喜愛圖書才對,但為何漸漸成長的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會日漸減少呢?而我通常都會了解一下家長對閱讀目的的看法是怎樣?如果閱讀是為了增添生活情趣和增廣見聞,理應是隨着孩子的喜好而讓他們選擇他們喜愛的圖書,可是如果家長的目的是透過閱讀圖書期望能取得較為即時改善學科水平的話,這正正就是抹殺了興趣的一大元兇。假如孩子喜愛數理天文,可惜語文不及數理表現佳,家長就要求他們多看小説;又若假如孩子喜愛看小說,但數理不良,家長就要求孩子多看數學圖書,那又怎能培養閱讀興趣呢?




隨子女自己選書,最佳的做法就是利用公共圖書館的資源
閱讀要形成習慣必須先從興趣着手,就讓孩子每天都閱讀圖書(只要在公共圖書館能借的大都是合宜的書籍,家長也不用限制孩子某一類別),久而久之,閱讀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沒有了圖書就好像未吃早點一樣,總是有所牽掛,總是有所缺乏。因此先培養興趣,再由興趣形成習慣,切勿在未養成習慣以先,就阻礙興趣的發展,否則就會令習慣難以形成。

沒有基礎,創意難成

現今講求創意(其實過去十多二十年前也有講求創意),可是現時很少討論創意之先根基的重要。

雖然我們現今不太認同死記硬背的方式,但我們不能完全否定死記硬背其實也有其意義,這只是份量與比重的問題。很多創意都是建基於已有的知識,沒有最基本的基礎,創意就會變得空泛。試想,昔日的教育模式確實也能培育出我們這一代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學習了忍耐與刻苦。猶記得有一位家長曾與我分享寶貴的經驗時,總是常常提及不能否定任何一種教育的模式,因為不同模式都總有其好處,也總是適合不同的學習者。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在學習方式中取長補短。



以現今及未來的社會需要,我們確實要孩子能有創意,利用創意去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與問題,但這其實從古至今皆是。因此,我經常提醒自己不能否定昔日的方法,但必須建基於基礎而加以改良。在現在這個講求創新的時代裏,父母既要幫助孩子能汲取基礎的知識、培養忍耐與刻苦的態度,也要鼓勵子女多作嘗試,從而培養出勇於嘗試的態度。在發揮潛能之前先具備優良的基本土壤,再在孩子不同成長期配合不同的養料。這樣才能讓孩子紮根於基礎,繼而往上發展。

翁美茵
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校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學士及碩士課程,主修課程與教學,亦於建道神學院修畢神學文憑課程。曾任小學課程主任十年,並於台灣及本港與中港台學校分享整體課程規劃、資優教育、德育課程規劃及電子教學等。過往多年曾應邀參與課程改革評估關注小組及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會議,近年多關注及分享家長教育。2016年起加入教育評議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