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9年6月5日星期三

骆宇欣:对华校公平点

图片:小编摘自南洋网

在一所华校担任家协主席的好友打来电话,问我是否关注过华校假期补习班的课题。

我愣了几秒,再向他表明不太愿意触碰这类课题,毕竟华校办学不易,各方都有各类的出发点,或者牵涉利益。

友人解释说是有记者想访问他关于校方在年中小假期开办的补习班,并说了教师们都是义务回校,没有强制学生牺牲假期回来补课,也没有收取额外费用。




弄清楚来意,话题就能敞开了聊,我只能说,如今网络上也有一群家长对某些学校的额外收费颇有异议,而既然友人的学校是义务性质,哪就不需要忧虑接受访问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校方的出发点只要是为了学生,为了教育,于公于私都无可指摘。

身为一名家长,言谈中当然也会忧虑上课时间不足以教学完整课纲,因此校方就决定了让政府考试的应届考生在考前的小假期回校密集补习再冲刺一把。

很自然地,谈到华校谈到教育话题,也会言及我们的开明的混华裔血统的黑鞋教育部长。对于关注并督促孩子教育的家长,自然颇有怨言。但大家也都明白,他也是照章行事而已。

华校办学不易,这是众所周知的。教育部的拨款只足够维持最基本的校园开销。华人在教育上事事求好,尽量的提升教学设备,比如校舍的维修扩建、数码化教材、支付学生课外活动的参赛、器材、训练经费或更舒适的课室环境等等,面对这些不在政府部门考虑的事项,那区区足够基本开销的拨款自然就难以应付。

除去有可能存在的人为弊端,我想,这些实实在在的建设,也是华校之所以年年筹款的原因。




对比一些得到较多教育资源的国民学校或资源更少的淡米尔学校,华校显得不那么“佛系”,拨款少,我们华社自己筹,董事会、家协校友自己回馈。校舍不敷使用?我们自己找办法,当然,在政府里有人奔走也会加快程序和拨款,而不是像有些人只需要出一张嘴,再来剪彩致词就好。

正是这样的“自立自理”,潜移默化形成了民族间的隐藏隔阂与疏离。我们认为自己不被国家主流照顾,却又咬紧牙关撑下去。

我们默默缴付着“第二所得税”,却又忘了是什么人引发了这些不公平制度。我们在心里愤慨不敢言,却又对老大哥的言语话术深信不疑。小编:这里的老大哥指的是谁...?

作者 : 骆宇欣 (风过西窗)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19-06-0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