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9年6月9日星期日

《沙巴独中系列》山打根唯一独中育源 护华教 育英才

沙巴特写



育源中学顺应时代变迁与需求,以前瞻的办学理念与坚毅不拔精神,守护华教,培育英才。


育源中学是山打根唯一的华文独立中学,1962年由已故山打根闻人魏亚贵创办,57年来乘风破浪,顺应时代变迁与需求,以前瞻的办学理念与坚毅不拔精神,走在教育的浪峰上,守护华教,培育英才。




育中创立时是一所收容落第生的私立学府,1977年,国家教育政策演变下,国内许多华校接受政府津贴而自愿改制为国民中学,育中为了维护华文教育与裁培人才的办学方针,1978年正式改制为华文独立中学。

坐落在北路7公里金凤市旁的育中佔地10.38英亩,被兴旺的商业区所包围,前方大路车辆川流不息。一走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草场,综合教学大楼旁一字排开的耸高大树,加上随处可见五彩缤纷的壁画与涂雅作品,让人对这充满书香与艺术氛围的校园留下深刻印象。

1982年落成的综合教学大楼是育中发展的分水岭,象徵着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设备更加完善,该校在1984年首开山打根中学先河,设立电脑室及电脑设备,学生以学会活动方式学习操作电脑。

1994至2016年,育中以5年发展计划为目标,每5年建一橦建筑物,20年间把学校的硬体设备建起来。如今该校已完成了学校的基本规模,即有棕合教学大楼、棕合活动大楼、综合大礼堂、行政大楼等,拥有足够和齐全的设备,如课室、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等。该校目前尚有待完成的硬体设备是在草场建设规划性的跑道,预计耗资100万至150万令吉。








育源中学的硬体设备完整与完善,目前尚待完成的是位于学校中央位置、行政大楼前的草场建设规划性跑道。

学校社区 融为一体

育中的建筑物除了两橦大楼是4层楼外,其他都是3层楼,与附近商业区商店高度相若,无形中似融为一体,予人感觉学校与社区是有计划性的规划。惟其实不然,一切只是巧合,但育中如今的规划与规模却是依据山打根华小人数而设计。

该校看准华小的人数不会有很大幅度增加,所有的硬体设备,包括礼堂、活动大楼设计、课室的数目等,都以1200至1500人来做的规划标准。

“其实,20多年来,我们的学生最多也不到1200人,学校建筑物都是在这规模下发展。"育中校长冯国超这么说时,也映照出育中和所有独中所面对挑战──生源问题。
山打根共有10所华小,每年的华小毕业生从早期的1000人到如今的700人,而700人当中很多是土著和混血儿,纯华人只有约500人。

冯国超说,该校预算有20%华小毕业生或200人报读育中已是很理想,若更好可能来250人,最多也是1500人,教师人数大概是60左右,以此为标准,不会大至浪费资源,也不至于不足。




以诚信、朴实、信心、毅力为校训的山打根育源中学于1962年创设至今57年。





放眼招收25%华小毕业生

育中董事部秘书张文超表示,学校的目标是可以招收到(华小毕业生的)25%,去年有150人,即佔20%至25%,我们希望可达30%至35%或200人,但也是最大的困难。

“现在全世界包括我国都面对少子化问题,在韩国有间小学, 整所学校只有22个学生,原因是少子化而找不到学生,校长后来想到办法,去找70、80岁的阿嬷上课。”

学费问题也是家长考量是否让孩子进入独中的原因,因为进入国中就不必付学费。

虽然比其州内其他大型独中,如沙巴崇正、建国中学及巴华中学,该校的学杂费算是最低,该校也尽量提供助学金,以减轻家长负担,包括提高家庭收入门槛,让更多学生可以申请。

张文超表示,在董事部良好规划、董事乐捐和社会资助下,该校这两年来提供的助学金补贴达18万至20万令吉。

“华小生的减少和学杂费家庭的负担是我们面对的挑战,董事部也积极在这两方面调整与寻找对策。”

其中之一是,基于沙巴华小有超过50%土著学生,育中近几年也开始设有初级华文科,提供予非华裔华小生,以让来自华小的非华裔孩子也可以入读独中。







育源中学董事部秘书张文超认为华小应对明年在砂拉越重新启动的英文教数保持警愓,避免华小变质,最终将影响独中。

英教数理 华小恐变质

另外,由于华小的发展与独中发展息息相关,张文超认为必须对即将于明年开始在砂拉越率先重新落实的小学英文教数理计划有所警愓,避免华小变质,独中也会受影响。

他解释,华小的主科有华文、马来文、英文、数学和科学,如今华小已有很多马来教师负责教马来文和英文,如果数理也用英语教,华小将无法拒绝政府派遣马 来人前来。

“这样情况下,5年至10年后(华小)教师都是友族,只剩一课是华文,那还算华小吗?当友族教师到一定的数目,(华小)开会行政都会受影响,就像改制中学一样。”

他认为,英文教数理曾在2003年实施至2009年宣告失败,如今又要重新落实,这也添加独中的挑战。

砂拉越将于明年1月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推行英文教数理,不过砂州华小将保留以华语教数理。有意采用英文教数理的学校,可向教育局提出申请。






育源的艺术走廊,每年以不同的主题换上新装。

快乐教学为中心点

即便面对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与挑战,乃至国际学校的竞争,育中在教学方针方面顺应时代的变化,积极作出调整和改变,以符合教育新趋势,让学校、教师及学生与国际接轨。

冯国超表示,全国董总根据2013年大马教育大蓝图课程设计,在2018年推出以快乐教学为中心点的大马独中教育大蓝图,要让教师和学生都快乐,育中以学校能力及需求,配合这两个蓝图发展课程的模式,这包括教师对课程的掌握。

育中是少数设有基金作为培训教师用途的独中,在2012至2018年,董事部共拨出10万令吉培训老师,老师在职进修费用都由董事部资助,至今学校70%以上教师拥有教育专业文凭,拥有教育硕士资格的教师有17位,佔约27%。

在课程方面,该校朝向适性而学的方向发展,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班上课,因材施教。

冯国超解释,育中创校以来没有实行过能力分班,从来没有精英班和普通班,但常态分班存有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该校在几个科目分级上课,尤其是语文和数学。

他说,学生在华文有强弱问题,学习数学有快慢问题,校方以学生的能力分级上课,“这并非分班,学生还是在同一班,只是在上不同科目的课时分班,这是从学生能力基础上继续教导,适性而学,适性而教,在学生的信心和基础之下栽培他,他可以学到他可以掌握,这样才会快乐。”







位于综合大礼堂前的育源中学创办人魏亚贵铜象。

适性而学方向前进

冯国超也表示,育中如今除了理科,已经没有文科和商科,除了基础的语文和数学之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科目。

这两年高一学生已开始进行选科,除了理科,已没有文科和商科,而是文商科甚至加美工设计,学生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科目。

此外,该校初三学生必须学习生涯规划,让他们知道大学社会职业分类如何,有什么基础科目,该他们了解和选择。

冯国超说:“我们的课程会朝这两个方向,能力适性和兴趣适性,适性而学。”

在课程评估方面,育中也是最早改变评估方式的学校,2013年改变终结性评估,即以考试决定一切的方式,而是实行形成性评估,把每个科目的总平均分为70分与30分,70分为期末测验考试,30分是由老师由评估在平时上课时学习态度和表现给分。




育源中学校长冯国超表示,该校的课程将会朝能力适性和兴趣适性的向方,做到适性而学。


人工智能 创新科学列正课

在今年开始,人工智能科技与创新科学课(Technology and Creative Science),包括学习程式编写(coding)和微型摇控,被列入初一学生正课,每个星期上两节课。




张文超指出,人工智能现在很热门,很多学校都有专科,有的专向文科、海洋,“我们想打造育源为人工智能学府。”

冯国超表示,如今已不能够保守和固定在传统原有的课,而是要跳脱一些传统科目,配合时代让孩子上一些他们未来要应对的社会需求。

“这是个长远计划,不是一两年的事,我们做了开始,会朝这个方向前进,让孩子对新事物有兴趣,慢慢让他们学习新的东西。”




育源校友会在美化工程计划下,为母校筹建的校友亭。

育人育德 源远流长

“育人育德,源远流长”,育中也非常注重德育,校方开放的态度让点子多的美术教师梁健文(笔名丹青)带领学生涂雅的作品佔据了校园许多地方,学生在潜移墨化下,更爱惜学校,该校涂雅作品近期也开始“入侵”金凤市,走进社区并作更紧密连接 。

近几年,该校训导处推动三好文化,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实行,以培养好习惯,如每天要向老师问安,经过长时间的培养,该校学生遇到教师和同学会问好。


去年,该校在教师节把学生带回小学,把製作的谢师卡等送给小学老师,让他们把饮水思源、尊师重道,落实在日常生活里。

冯国超说:“我们希望校友会回来 ,若要我们的孩子懂得回来育源,首先要让我们的学生懂得回到(小学)母校。这项活动成果很好,小学方面也很高兴,我们将会继续推行。”




该校也重视课外活动,让学生学习课堂里学不到的,或把课堂所学运用在活动里 ,让学生多元发挥。
作者 : 王麗萍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19-06-1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