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9年10月1日星期二

【第11届沈慕羽教师奖】服务杏坛37年☀️83岁王谦怡最年长得主






5646LCC20199111536525092682.JPG
春风化雨37载,王谦怡育英无数。


2019年沈慕羽教师奖的得主之一──王谦怡校长,如今已迈入83岁的耄耋之年,是本届最年长的获奖者。
在杏坛服务37年,王校长育人无数,他曾经执掌适耕庄育群中学、巴生共和华小和巴生滨华独立中学,而育群中学这些年来也栽培出超过100位校长。
学校办得出色本是好事,没想到却成为王谦怡当年继续执掌中学的“绊脚石”,但面对窘境,他仍把学生利益和前途放在自己之前。
27岁就当校长
1963年,在适耕庄育群国民型中学任教的王谦怡,在原任校长离职后,年纪轻轻就被委以重任,在27岁就当上了校长,其时距离他开始执教鞭才6年。
掌校18年,原本只开设中一到中三的育群中学,学生人数已从百余人攀升到1400人,育群中学在1974年开设了中四班,1975年开设了中五班,成为一所提供5年中学教育的“完整中学”。
育中在1979年时发展为规模更大的中学,由于这种大规模的中学校长须具备大学学历,而王谦怡仅有高师班资格,教育部因而建议把他调到华小担任校长。
宁失校长职 也要育中升格
王谦怡说,当初大力发展学校,就已经设想到自己会离开投入18年青春的育中,但他还是决定以学生为重,无愧无悔。
“当时没有考虑到个人的得失,个人的问题不重要嘛,学生的问题才重要。”功成身退,纵然万分不舍,也得离开。
1980年,王谦怡校长回到家乡巴生继续当校长,执掌共和华小,又面临新挑战,因缘际会下,王谦怡有勇有谋,为巴生地区争取到独立后的第一所新华小。
当时巴生北区仅有共和华小、滨华一校和滨华二校3所华小,年年都出现新生人数爆满。有时三校新生报名人数已超过500名,但仅能录取300多名,换言之,有约200名学生被拒于门外,而被安排至毗邻的国小。
提出“借地办学”新概念
爆满问题多年来悬而未决,期间当地关心华教人士向教育部申请开办新华小,却一直没有成功。为一劳永逸解决,王谦怡突发奇想,提出“借地办学”的新概念:暂时向光华独中借用闲置教室,让原本超额的小一新生入读。
概念虽由王谦怡提出,但碍于公务员身分,因此由巴生北区增建华小委员会向教育局提出申请。这项提案获得教育局批准,巴生光华独中也慨然允诺借出教室。1983年,位于光中“新校地”的课室成功开办教学,每年增办两班,行政开销由共和华小负担。
3年后,光华独中欲收回教室,王谦怡与增建华小委员会想方设法,谋求让“分校”成为独立运作的华小。一直到1986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黄俊杰捎来喜讯,雪州教育局发展部同意拨地给该分校兴建新校舍,终于再没有后顾之忧。
他坦言,当初设立分校可能面临风险,如若光华独中收回校舍,而教育部又不批准新华小的成立,将对分校学生造成影响。王谦怡将之称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
1989年,定名为“巴生兰花园小学”的华小正式启用,成为自大马独立以来增建的第一所华小。








5646LCC20199111536575092701.JPG
从育群中学调职至巴生共和华小时,育中董事部赠送“爱我育中”牌匾给予王谦怡,表扬他的贡献。
5646LCC20199111536565092699.JPG
退休后,曾经的校友制作《深情118 春风化雨集》纪念册作为祝福,以铭记师恩。


面对私校竞争 华校应与时俱进
王谦怡也感叹,如今华校面对诸多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的竞争。他认为,华校有自身的优势,如独中有一些多元的教学与活动。
但他也说,华校尤其独中办学者,在有较大自主权的情况下,应依时代需求做相应改革,提升教育素质,以继续作为家长和学生首选。
90年代,王谦怡也积极参与多个华教团体活动,担任过教总财政、雪州教师公会主席等。他认为,如今董总与教总仍然是华社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桥梁。





5646LCC20199111536575092702.JPG
王谦怡为华教尽心尽力,每次遇挑战,总是把学生利益与前途放在自己之前。陪同王谦怡一起受访的还有妻子黎碧兰(左)。
5646LCC2019911166425093268.JPG
2015年是王谦怡80大寿,全马各地800多位校友齐聚一堂,为他欢庆生日及送上祝福。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19-10-0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