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9年10月14日星期一

【学习现场】关丹中华中学 ⏺ 探讨另一种华教模式


随着关中案的三位起诉人放弃继续上诉,并且与董总达成庭外和解,如今关丹中华中学的二百多位考生,以及三位起诉关中的学生,都能如愿报考统考,让这场华教内部纠纷圆满落幕。



一连几年的“关中统考问题”终于落幕,关中应届考生终于能放心考统考。



事实上,好些华社民众对关中风波仍然一知半解,当中许多面向值得探讨与厘清,例如关中是独中还是私立国中?为什么当年批文不争取申请成为独中?关中学生考统考是否会影响60间独中的地位,或导致统考被对付?

如果这些疑问能逐一说明的话,除了能对关中释疑与再次凝聚华教团队,更能进一步探讨关丹中华中学的模式,是否适合成为未来华文教育发展的另外一种模式?

蔡若峰校长在2016年到关丹中华中学掌校,对于“关中事件”,于他而言是如此的——从我国教育法令的演变来看,目前我国只有60间“华文独立中学”,它们都是在1960年代时拒绝接受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才形成如今的华文独中。

他透露,华文独立中学是《1961年教育法令》的产物,任何人都没办法回到60年代注册成为独中,如今要申请一所新学校,无论是任何类型的学校,都必须依据现有的《1996年教育法令》架构下申请。蔡若峰指出,《1996年教育法令》共有17种学校类别,当中有宗教学校、国际学校、侨民学校、以及私立中学等,适合关中的类别只有“私立中学”,即关中在我国教育法令下,只能申请成为私立中学。



如果要获得一个“华文独中批文”,技术上需要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即增加第18个学校类别栏位注1——华文独立中学,但如今就算由获得95%华社选票支持的希盟执政,在现实政治考量下,“修改教育法令”恐怕比“承认统考”更艰难。

他指出,关中不是不想申请成为华文独中,而是目前教育法令没有“独中”这个栏目,关中批文是在2013年国阵执政时期所发出,华教队伍是在当时种族政治氛围争取到一所私立学校,已是阶段性突破。

他说道,彭亨州在60年代改制后原本尚存5间独中,但都在1968年之前悉数关闭,将近50年的时间里,彭亨华社子弟只能到其他州属的独中接受母语教育,彭亨华社在过去数十年来,也一直争取复办独中。

他透露,2012年有华教人士建议关中可尝试“隆中华分校”模式,但当时消息指出政府允许批准一所全新的华文中学,因此决定更进一步申请一所独立的新学校;另外,在处理批文表格时已注明关中会推行统考课程与考试,批文的通过,代表教育部允许关中落实KSSM以外的课程。

蔡若峰校长:关中不是不想申请成为华文独中,而是目前教育法令没有“独中”这个栏目。


关丹华社共同监督办学

“关中批文则是一个契机,这也获得五个彭亨州华社团体支持,当中有彭亨州华校董联会、关丹中华总商会、关丹华团、彭亨华团,以及彭亨中华总商会,这些华社团体后来也成为关中董事成员。”

蔡若峰接着说明,关中2019年度有670名学生,当中关丹学生占60%、彭亨州其他县市21%、登嘉楼16%、外州2%,以及中国学生1%,即东海岸的学生占了关中97%,这说明彭亨华社需要一所华文中学。他也说,如今关中的课程是“统考为主、政府考试为辅”,统考课程占80%节数,国中课程仅占20%;在教学媒介语方面,统考课程皆使用华文上课(60%),国文科、国中历史和道德则使用国语(20%),英文科和国中数学与科学则使用英语(20%)。

“另外,关中也在2012年4月,获得注册成为一所非营利公共有限公司——“关丹中华中学基金”,将所有学校资产和款项转移到该基金名下,并且在公司法令规范下,非营利公共公司是没有分红。”蔡若峰指出,虽然在现实政治的考量和法律限制下,关中没有办法成为一所法律地位与60间独中一模一样的“华文独立中学”,但关中董事部成员是彭亨主要华团代表,课程结构遵循董教总路线,教学媒介语为华语,也将关中资产纳入到非营利的基金作管理。

拓展华教的好时机

蔡校长直言,从以上客观事实来看,或从关中整个操作层面审视,关丹中华中学在法律上不是华文独中,但它可以被视为是一所“民办华文中学”,其既不是马来私立国中,更不是用以营利赚钱的私立学校,也不是其他独中的分校。

他说道,10前年全马的国际学校约70间,如今国际学校已暴增至155间,经过10年时间的发展增加一倍有余,但华文独中从1961年的改制风波至今已58年,却仍然只能维持在60间。他感叹,全国60间独中,无法增加是目前既定的政治现实,但华文教育必须继续发展,如果未来有其他地区的华社需要成立华文中学,关中就是一所可供参考的办学模式,这也是近期政治格局下可被允许的突破。

关中参加统考,到底会不会影响到其它独中的存在?或导致统考被政府取消?蔡若峰指出,从如今华教面对许多挑战如爪夷文课题、师资不足等可见,如果政府真的要落实“最终目标”或对付统考,有必要利用关中“过桥”吗?

他进一步说,如今高庭已判决,董总拥有统考自主权,加上中国崛起和中文倍受重视,以及政治局势也更为松绑,这是华文教育进一步拓展的契机,华教队伍应该更关注建设与发展,而非无止境内耗和质疑华教发展的其他可能性。

华教在积极争取中成长


吴建成:华文教育长期受到当权者打压和排挤,但华教总能在在逆境中成长并且以建设对付破坏。
 

资深华教工作者吴建成校长指出,从英殖民时期到独立后的国阵政府时期,华文教育长期受到当权者打压和排挤,但华教总能在在逆境中成长,并且以建设对付破坏,维系完整的母语教育体系。

“但如今形势已变,国内政治局势已松绑,外部局势则是中国经过40年的韬光养晦,与美国形成平起平坐的两大强国,华教的领导人必须看到局势的改变和未来的趋向。”

吴建成认为,种族政治已分裂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当然仍有保守的种族政治和宗教势力在结合,伺机反扑,但是经过政权更迭后,社会整体的发展与趋向充满各种可能性,端看我们如何去把握时机。

“在这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局势下,华教需要的是冲刺而不是保守,以前国阵巫统一党独大时,说要捍卫华教不敢冲,现在政权更迭局势开放,各种教育制度百花齐放,结果还是喊着捍卫华教,却不允许冲。”

他指出,种族主义者是不会打开大门迎接华文教育,但时局变化可让华教争取到一个门缝,然后不停地争取才会打开一个缺口。争取母语权益的运动,必须要有战术和看清时局与形势,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策略考量,并非永远高喊口号或强蛮硬干。

吴建成说,无论是拒绝改制、争取独大、坚决举办统考、反对宏愿学校,华教运动都是站在争取母语权利的角度与恶法对抗,华教从来都是在主动争取和坚定维护中茁壮成长,而不是用恶法加诸约束华教。在现今的条件和局势下,如果不能再增加独中,为何不尝试其他华文教育的发展模式?


来源:中国报 2019年10月14日
记者: 房怡谅(雪隆华校董联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