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9年11月16日星期六

黄瑞泰【发展华校的资源局限】



受到董总的支持,人数仅有140人,13位教职员的沙巴吧巴中学本月4日展开为期14天,拜访34所独中的西马募款之行。日前遇到随队拜访的董总小型独中发展专案组主任吴建成校长和黄祥胜校长,两位老人家一位步履蹒跚,一位蹙著枴杖,交谈中吴校长说将随吧巴中学团队在这14天拜访所有34所独中,听到这位老人家这么说,情绪被触动,心情也是难过。

华文教育发展与华人社会有密切关系,在官方有意排挤华文教育的大环境中,华社就是华文教育发展的根基。华教历史上的各个重要时刻都是上至商贾,下至贩夫走卒无不支持,这也造就了整个华文教育系统在马来西亚坚固的基础。

城乡经济与人口结构

上述说法是华文教育圈子内主流论述,其实也只是说了一部分的事实,在现实发展中,除了南洋大学建校、独大运动、新纪元学院设立等全国等级的华教事件外,华文中小学的发展真正的资源都是受限在所处的城镇而已。

所以因城乡差距的不同,直接影响了资源的多寡,导致不同地区的华文教育发展情况不一样,每一个社区能够支持的华文小学、独中都是有限的,跨区支援的情况过去并不常见。不过,在交通运输科技的发展下,华校能够仰赖的社区范围也比以前更大,在吉隆坡不时可以看到来自霹雳、柔佛等地的独中生到吉隆坡大街小巷募捐,只是这种情况只是少数特例,也不影响各区的资源分配。

这次吧巴中学到西马拜访34所学校筹募宿舍建筑费用的模式,某个程度意味著打破了长期壁垒分明的区域划分情况。随著国内华人人口结构的改变,很多地区已经呈现人口老化,大家都心里有数,过去那种一呼百应的华校募款的盛况早已不再,很多中小型的城镇资源已固定分配给区域内的华小、独中,是否有能力再支援不同区域的华校,是值得探讨的事情。只是在华教大帽子扣下来的情况下,拒绝者似乎就变成坏人,所以很多人只能硬著头皮面对。

另外,在此必须要坦言,作为独中的教职员,对这种来自外地的学校拿著募款箱进入自己服务的校园,向学生、学校老师募捐的模式是抗拒的。在独中服务的所有人早已经抱著为华教付出的觉悟,即使在的薪资与机会比外面业界更少的情况下,仍决定横眉冷对千夫指,为自己的学生、教学活动尽心尽力,更跑不掉为自己所服务的学校招生、募款、义卖等。

对很多老师而言,其实都抱著即使薪资微薄,只要能够维持生活就足矣的心情在教育前线服务,所以面对其他独中学生拿著募款箱请我捐款,内心往往是一种无奈。拒绝,似乎不对;掏出皮包,其实心理感受也不好。说是乐捐,更多的感受是被情绪勒索,所以唯有回避,不与这些学生正面对上,至少心里不会有负担,至少不会觉得自己没捐是一种罪恶。

上述的两个意见,是今天华文学校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城乡经济结构的改变,直接影响了许多地区的学校资源获取,再加上华人人口结构的改变,华教资源从原本的一呼百应到今天只能各校互相支援,似乎呈现一种无以为继的窘境,如此继续走下去,华文教育的未来好不好?其实大家心照不宣,如何突破这个困境,牵涉的层面非常广,还需集思广益才能够找到新的方向,这不是写几篇歌颂他国山河的文章能够解决的问题。

来源:东方日报 2019年11月16日
作者:黄瑞泰(独中老师、隆雪华堂文教委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