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0年1月20日星期一

【老师心故事】付出关爱 曾玉琳感化坏学生




利丰港培华独中副校长曾玉琳的求学过程并没有一帆风顺,所幸有良师的扶助,让她在求学的道路上,有亮丽的成绩。

现年47岁的曾玉琳,出生于柔佛州峇株巴辖县的一个小镇,自小家境清寒。为了解决经济问题,父母在她5岁那年决定一家五口搬迁到古来,父亲到新加坡工作,一周回家一次,母亲则在家里从事裁缝工作,以方便照顾家庭。


曾玉琳(右)和到校支持义卖活动的妈妈摄于礼堂前。

曾玉琳回忆,她小学就读古来一小,成绩中上。但她因为自卑,觉得不管是家境,还是功课都一直处于弱势,没有信心。

“小学二年级与三年级是非常不快乐的,又常被同学欺侮,三年级更是无心向学,以至四年级被编入后段班。”

她透露,当时坐在她旁边的同学是从乡下转学过来的优秀生,在对方的鼓励下,两人一起努力读书,使她的成绩不断进步,更开始有机会代表班上参加各种学术比赛。

“我的自卑心渐渐远去,加上我的阿姨送了一本书名为《阿毛的故事》,这本书给了我许多正面的人生观,使我有了正能量,积极面对每一件事。”

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决定回国从事小贩工作,家里收入也稍微好了一些。母亲在让她报读宽柔中学前,就向所有认识的人打听,最后决定让她报考宽中。

“当时我很清楚地知道,一定要用功读书,如果无法升级,就不能继续求学了。”

曾玉琳(右2)指导同学们如何当一个好司仪。

求学路上丰富心灵

曾玉琳回忆,自己穿上宽中白色校服的第一天,她便告诉自己,要有不一样的人生,要改变别人对她的主观看法,要勇敢地当在台上拿著麦克风对著听众说话,要为自己争取美好的未来!

当时,她也决定要在数学科下功夫,使自己在学习上有独特的一面与建立自信。初二那年,她碰到恩师—施冰清老师。

“施老师从台湾嫁来这里,我喜欢看她的笑容,因为她的笑容让我很有安全感。她总是有耐心地回答我所有的问题,不管是课业还是心理方面,在她的带领下,我很愉快地学习与成长。那一年,我学会很多东西。”

曾玉琳说,6年的中学生涯教育她待人处事的道理及课内课外的知识,丰富她的心灵。高中毕业后,她远赴台湾求学,先修读侨大先修班,之后成功考进国立师范大学历史系,后来又尝试辅修数学,在台湾度过6年的大学生活。

曾玉琳(左)与另3位在教育岗位上服务多年的同学合照。



深受母亲影响 立志当老师

母亲的言语与行为对曾玉琳影响甚大,因母亲最大的遗憾是无法成为老师,从小她就深受母亲影响,觉得老师是一份很神圣的工作,为此立志当老师。

“母亲对我们姐弟要求严格,经常督促我们的功课,没有经过她的同意不能外出,也不能答应同学们任何玩乐的要求。”

她说,母亲教会她“完成一件任务”和“坚持”的精神,譬如交代洗碗,务必完成,没有完成务必须挨打。做大姐的她必会被打得重些。

“回想起来,如果没有妈妈的严励教导,我和弟妹是无法做到以自费的方式完成在台湾的大学生活。”

“自中学以来,曾玉琳一直以当教师为梦想,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要当一名老师。大学毕业后,便从事教育工作。”

她回忆,利丰港培华独中是她的第一站,当她的踏入课室的那一刻,心里特别激动,但外表却要很平静,免得被别人笑话。

“我很激动,我的理想、我的梦实现了,而且还可以教我的最爱——数学。教学的苦与甘不断地交织著,有泪水有欢笑,但始终是快乐的。”

曾玉琳(右2)受邀出席学生的婚礼。



学会包容接纳 改变他人命运

“多年来的教学生涯,我经历许多苦与乐。苦,并没有让我沮丧,因为苦尽甘来,而甘甜只有教育工者自己体验后方能明白。”

曾玉琳认为,教育能改变人的命运,教育是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从无知中学会接纳与包容,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他人的命运。

她在2005年回到培华独中,开始接下训导处的工作,与学生有近距离的接触,尤其是所谓的“坏小孩”、“懒小孩”等。

“这些小孩无法好好地坐在教室里上课,有些总爱与老师顶撞,甚至会反告老师对他们不礼貌。有者总是无法专心,甚至睡倒在案上;下课时间时他们超级放松,除了玩乐,有者甚至以欺负其他同学为乐趣。”

她说,这些小孩总是令人担心,要帮助他们,必须先了解他们的背景,先接纳他们的“无知”,与他们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再引导他们走向积极面,取得正能量。

她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小孩都不希望被人看不起及被人讨厌。

“他们其实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可以越来越好,这就是我们当老师的功课了。”

她表示,跌跌撞撞的求学路,也使她更了解问题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她能够如及时雨,在关键时拉拔学生一把,以免误入岐途。

“教育孩子的其实是父母,但父母不是教育专家,老师是教育界的专家,也是教育界的医生,帮助这些孩子与父母是我们的功课,能帮多少是多少。”

来源:东方日报 2020年01月21日 • 报导:刘淑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