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0年2月9日星期日

蔡政霖【为什么在中国读法学】



我来北大第三个月了。一开始我是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来的。所有事情我都觉得很新鲜,这里的事物都退去了马来西亚独有的多元种族色彩。北京的一年四季是马来西亚见不到的。我也不再使用现金支付了,一切都电子化和虚拟化。快递、外卖和电动车方便了我的生活,这些都是在马来西亚没有的。

当然,随遇而安的心态也随着课业和生活有所变换。北大不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这里的学术风气较为自由,印证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法学院不只是可以学习法律知识,选课机制使得学生可以接触专业以外的教学内容。在北大,没有你学不了的知识,只有你不想学的知识。相较之下,最少的资源可能就是时间吧。

来了北大学法后常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未来想当律师吗?”在此我也为大家解答并提出我的看法。根据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法律,我在两地都当不了律师。那究竟是什么驱使我前往北大学法呢?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未来并不是由职业和其所带来的利益这些因素去决定的。马来西亚家长通常有这样的观念,并借此束缚着子女们的选择,秉着“为了他们好”而间接影响他们的选择,殊不知即使再冷门的专业只要是存在的,就代表这个专业必与生活有所联系。东方教育观念和体系常常会将我们所读的科系和职业有所挂钩,认为读什么就应该做什么,这使得我们在求学方向设置了一道障碍,局限了我们的眼界和可能性,而起初我也是那么认为的。

由于我是独中生,毕业后我只能在本地私立大学或出国求学。原本就想读法律的我更因此将目标定在了英国或爱尔兰,憧憬着自己或许能在未来成为一名律师。但最后因为奖学金不够丰厚的缘故,碍于经济压力放弃了自己的向往。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一位暨南大学的法学院毕业生并咨询了许多事项,也在此时决定到中国读法学。

在这里我会为大家梳理究竟为什么在中国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先我认为一个人在担负职责前,需要确保自己的人格与素质得以拓展和完善,在进入职场前稳固心里素质和遇事处理能力,这样才能避免未来求职时走太多的弯路,也就是说,我们在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医生,商人甚至是工人之前,必须成为一位优秀的“人”。这正是大学存在的原因,避免我们的理想过早受现实社会的磨合,保持一股热情去做事。大学使我们心中的“理想人”得以延续并与“现实人”达致平衡,而职业导向的安排只不过是辅助性的帮助。

第二,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读法时可以训练法律思维、法律敏感度、逻辑思考与辨析能力,这些能力是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也是大部分人所欠缺的,这里有必要说明全世界的法律规范都具有普适性与目的性,即撇开法律职业的专业性,各国的法律处理方式是相似的,只不过程序与格式上的不同罢了。简单的说就是除了律师和法官这类专业性强且需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职业,中国法学院毕业生绝对可以胜任其他职业如企业法律顾问,法务,商人等。

第三,在中国读法律的同学绝大部分都是优秀的学生,这使得我们踏入社会前可以积累一定的人脉,对未来起很大的作用。

第四,法学系的学生必须培养阅读和自学的习惯,这些习惯将会使我们的心态变得更细腻和主动,对细节和程序规划的把控度也能有所提升。

第五,在国外求学可以打开眼界和见识,放大思维格局,丰富人生经历。最后,在中学时段我们接触法学的知识非常表面,这点使我们与同级学生都只站在同一起跑线,大大削弱了竞争压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考虑升学因素时不应只锁定在梦想和职业的范畴里,因为这些都是具有不定性的,只有能力和经验才是真正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铁饭碗”。

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随时持有着一颗“迷茫”的心,在不同的时段经历不同的事,也许一个问题亦可得出无数种可能的答案。
 
作者 : 蔡政霖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02-0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