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求學時期的朋友 決定你的人生

人的社會化是和同儕完成的,年輕人尤其易受到朋友影響。在求學時期,團體生活正好學習與人相處,幸運的話更可能遇見一輩子的好夥伴。

專欄:心有靈犀 作者:洪 蘭 日期:2017-11-18




擇人之長、避人之短就是觀摩,相互觀摩才能「出類拔萃」——出於其類,拔乎其萃。(shutterstock)
我去上海同濟大學演講時,看到好幾位(台灣)中正大學第一屆的學生在這裏修EMBA的課。下課後,和他們談起當年學校草創時,民雄全是甘蔗田,入夜漆黑,連路燈都沒有,晚上去嘉義當完家教的學生,得用手電筒走田埂回宿舍的情形。



他們說,就是因為那時環境很差,連吃宵夜的地方都沒有,才培養出深厚的革命感情,畢業後相約一起創業。

難怪今年哈佛大學校長在開學時會問新生:在網絡這麼發達的現代,你們大可在家中舒服地上網選課,累積足夠的學分來得到學位,為何還要離鄉背井、千里迢迢地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哈佛念書呢?

因為,團體生活是教育不可缺的力量。



擇人之長,避人之短

的確,《禮記》中提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問要切磋才會進步。人的社會化是和同儕完成的,年輕人尤其易受到朋友影響。研究發現,現在的你和五年後的你,差別就在你所讀的書和所交的朋友。

人的大腦中有專司模仿的鏡像神經元,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我們身邊人的一舉一動。「相觀而善之謂摩」,擇人之長、避人之短就是觀摩,相互觀摩才能「出類拔萃」── 出於其類,拔乎其萃。



增廣見聞 摸索團隊合作之道

校園生活使不同背景的人,因追求共同目標而聚在一起,互相影響,奠定人格。也就是說,大學教育在求知求真、明辨是非之外,團體生活和團隊精神是另一個目標。

我記得,當時中正大學的林清江校長堅持,同寢室的室友要分屬不同學院,以增廣見聞。當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時,人的個性和長短處一覽無遺。他們幾個人都說就是經過四年磨合,他們決定一起創業,那種兄弟感情是金錢買不到的,也是回想起來最甜蜜的部分。
學養風氣非一夕可建立




所以,很多國外大學都要求大一新生住校,要他們浸潤在校園的傳統中。走出去,別人一眼就知道他們是劍橋人、牛津人。

台灣的大學沒有什麼特色校風,或許是因為校長不停更換的緣故,百年樹人的學養風氣,無法在最長八年、兩任的校長任期內形成,學生走出去,也就不像以前看得出是北大人、清華人了。現在少子化逼迫學校為生存找特色,或許這是一個轉機。

来源:《天下雜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