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星期六

【 讀書的方法 】 作者:张五常

「很多學生怕發問,是怕老師或同學認為他問得太淺或太蠢,令人發笑。但學而不問,不是真正的學習。」(網絡圖片)

專欄:張五常書室 作者: 日期:2018-01-02

新年時節,送些什麼給學生呢?送他們一些讀書的方法吧。



首先聲明,我要談的是為知識而讀書的方法,不是為考試而讀書的方法。後者,香港的學生都是專家──猜題目、背課文之能,世間少有。但為知識而讀書可以幫助考試,為考試而讀書卻未必可助知識的增長。知識是讀書的目的(An End);考試只是一個方法(A Means)。然而香港學生(或教育制度)卻很顯然地將這兩樣東西顛倒過來。

我可在四個大前提下給學生們建議一些實用的讀書方法。若能習慣運用,不但可以減輕考試的壓力,而對更重要的知識投資會是事半功倍。

(一)以理解代替記憶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課程比較容易記得。但理解其實並不是輔助記憶──理解是記憶的代替。強記理論不僅很難記得準確;當需要應用時,強記的理論根本無濟於事。明白了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含意,你會突然覺得你的記憶力如有神助。道理很簡單,明白了的東西就不用死記。但理論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也有不同的準確性。理解愈深愈準確,記憶就愈清楚,而應用起來就愈能得心應手。所以讀書要貫通──理論上的不同重點的連帶關係要明白;要徹底──概念或原則的演變要清楚。

要在這些方面有顯著的進步易如反掌,而學生也不需多花時間。他只要能改三個壞習慣,一年內就會判若兩人。



第一個壞習慣,就是上課時「狂」抄筆記。筆記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無的。這是因為抄筆記有一個無法補救的缺點──聽講時抄筆記分心太大!將不明白的東西抄下來,而忽略了要專心理解講者的要點,得不償失。我肯定這是一般香港學生的壞習慣。例如好幾次我故意將頗明顯的錯誤寫在黑板上,二百多學生中竟無一人發覺,只知低着頭忙着將錯誤抄在筆記上。

筆記有兩個用途。(1)將明白了的內容,筆記要點。但若覺得只記要點都引起分心,就應放棄筆記。明白了講者的內容是決不會在幾天之內忘記的。很多講者的資料在書本上可以找到,而在書本上沒有的可在課後補記。老師與書本的主要分別,就是前者是活的,後者是死的。上課主要是學習老師的思想推理方法。(2)在課上聽不懂的,若見同學太多而不便發問,就可用筆記寫下不明之處,於課後問老師或同學。換言之,用筆記記下不明白的要比記下已明白的重要。

第二個壞習慣,就是將課程內的每個課題分開讀,而忽略了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關係,理解就因此無法融會貫通。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將每一個課題分開讀,強記,一見試題,不管問什麼,只要是似乎與某課題有關,就大「開水喉」,希望「撞」中,這是第二個壞習慣最明顯的例子。

要改這個壞習慣,就要在讀完某一個課題,或書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獨立的某一節之後,要花點時間去細想節與節、章與章、或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關係。能稍知這些必有的連帶關係,理解的增長就一日千里。這是因為在任何一個學術的範圍內,人類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開來讀,會覺得是多而難記;連貫起來,要知要記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學術都是從幾個單元的基礎互輔而成,然後帶動千變萬化的應用。學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課題之間的連貫性,就不得其門而入。



第三個壞習慣,主要是指大學生的,就是在選課的時候,只想選較容易的或講課動聽的老師。其實定了某一系之後,選課應以老師學問的淵博為準則,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跟一個高手學習,得其十之一、二,遠勝跟一個平庸的學得十之八、九。這是因為在任何一門學術裏面所分開的各種科目,都是殊途同歸。理解力的增長是要知其同,而不是要求其異。老師若不是有相當本領,就不能啟發學生去找尋不同科目之間的通論。

(二)思想集中才有興趣

我們都知道自己有興趣的科目會讀得較好。但興趣可不是培養出來的。只有思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產生興趣。可以培養出來的是集中的能力。無論任何科目,無論這科目是跟你的興趣相差多遠,只要你能對之集中思想,興趣即盎然而生。

對着書本幾小時卻心不在焉,遠比不上幾十分鐘的全神貫注。認為不夠時間讀書的學生都是因為不夠集中力。就算是讀大學,每天課後能思想集中兩三小時也已足夠。要培養集中力也很簡單。第一,分配時間──讀書的時間不需多,但要連貫。明知會被打擾的時間就不應讀書。第二,不打算讀書的時間要盡量離開書本──「餓書」可加強讀書時的集中力。第三,讀書時若覺得稍有勉強,就應索性不讀而等待較有心情的時候──厭書是大忌。要記着,只要能集中,讀書所需的時間是很少的。




將一隻手錶放在書桌上。先看手錶,然後開始讀書或做功課。若你發覺能常常在三十分鐘內完全不記得手錶的存在,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能於每次讀書時都完全忘記外物一小時以上,你就不用擔心你的集中力。

(三)問比答重要

很多學生怕發問,是怕老師或同學認為他問得太淺或太蠢,令人發笑。但學而不問,不是真正的學習。發問的第一個黃金定律就是要臉皮厚!就算是問題再淺,不明白的就要問;無論任何人,只要能給你答案,你都可以問。

從來沒有問題是太淺的。正相反,在學術上有很多重要的發現都是由三幾個淺之又淺的問題問出來的。學術上的進展往往要靠盲拳打死老師傅。很多作高深研究的學者之所以要教書,就是因為年輕學生能提出的淺問題,往往是一個知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雖然沒有問得太淺這回事,但愚蠢的問題卻不勝枚舉。求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學什麼問題是愚蠢或是多餘。若不發問,就很難學得其中奧妙。

老師因為學生多而不能在每一個學生身上花很多時間。認真的學生就應該在發問前先作準備工夫。這工夫是求學上的一個重要過程。孔子說得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要分清楚「知」與「不知」,最容易就是做發問前的準備工夫。這準備工夫大致上有三個步驟──

第一,問題可分三類──A,「是什麼」(What?);B,「怎樣辦」(How?);C,「為什麼」(Why?)。學生要先斷定問題是哪一類。A類問的是事實;B類問的是方法;C類問的是理論。問題一經斷定是哪一類,學生就應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哪方面的,因而可免卻混淆。若要問的問題包括是多過一類的,就要將問題以類分開。這一分就可顯出自己的「不知」所在。第二,要盡量去將問題加上特性。換言之,你要問的一點愈尖愈好。第三,在問老師之前,學生要先問自己問題的答案是否可輕易地在書本上找到。若然,就不應花老師的時間。大致上,用以上的步驟發問,答案是自己可以輕易地找到的。若仍須問老師的話,你發問前的準備工作會使他覺得你是孺子可教。





(四)書分三讀──大意、細節、重點

學生坐下來對着書本,拿起尺,用顏色筆加底線及其他強調記號。讀了一遍,行行都有記號,這是毀書,不是讀書。書要分三讀。

第一讀是快讀,讀大意,但求知道所讀的一章究竟是關於什麼問題。快讀就是翻書,跳讀,讀字而不讀全句,務求得到一個大概的印象。翻得慣了,速度可以快得驚人。讀大意,快翻兩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第二讀是慢讀,讀細節,務求明白內容。在這第二讀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鉛筆在頁旁作問號,但其它底線或記號卻不用。第三讀是選讀,讀重點。強調記號是要到這最後一關才加上去的,因為哪一點是重點要在細讀後才能選出來。而需要先經兩讀的主要原因,就是若沒有經過一快一慢,選重點很容易會選錯了。

在大學裏,選擇書本閱讀是極其重要的。好的書或文章應該重讀又重讀;平凡的一次快讀便已足夠。在研究院的一流學生,選讀物的時間往往要比讀書的時間多。

雖然我在以上建議的讀書方法是着重大學生,但絕大部分也適合中小學生學習。自小花一兩年的時間去養成這些讀書的習慣,你會發覺讀書之樂,難以為外人道。

張五常
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曾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前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經濟系,獲博士學位。曾當選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為首位獲此殊榮的美國本土之外的學者。 張五常教授著作甚多,1969年他以博士論文《佃農理論》在經濟學界嶄露頭角。他的《合約機構與非私產的理論》、《企業的合約性質》等論文繼續發展了他在交易費用以及產權重要性方面的理論。1991年他身為唯一未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者而獲邀參加諾貝爾頒獎典禮。 代表作是《賣桔者言》、《中國的前途》、以及三卷本經濟學著作《經濟解釋》等。 

摘自《灼见名家》

籌10萬基金建運動場 華社挺黃中義賣





(联合在线诗巫31日讯)黄乃裳中学为筹建运动场,于今早在该校礼堂举办“黄中义卖会”,获得华社踊跃的支持。

该校校务与监学主任江宗渺表示,该校在经过风雨路后,如今已走向欣欣向荣、风和日丽、平稳与康庄的大道上。

他称,华校不仅传承中华文化,而且也为社会的各领域培育优秀的人才。

他指出,该校董事部已决定配合周年庆、返校日及有意义的活动下盛大举行,而且义卖会能够取得成功的因素,就是物品的价格不会太贵,让所有乐捐人士认为价格合理及物有所值,且能一举两得。



与此同时,该校校长卢友雄表示,通过义卖会也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如何经营生意,搭建实战营销平台,学会财务管理,提高情商,加强人际关系,学习融入社会活动,担当起社会责任及提早适应社会的生活,且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懂得赚钱是不容易的,从而爱惜公物,珍惜学校的一草一木。

他称,随着该校人数不断的在增加,校园内的设备已明显不敷使用,需要积极建设新的空间与设备,因此该校正积极筹款以建设运动场,增加黄中学生的活动空间,同时也给予该校学生有可以尽情挥洒青春的场地。

他指出,学术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互动、如何过群体生活等也不容忽视,所以有完善的基本设施,肯定能够孕育出更多有潜能的孩子,为国家与社会做出贡献。

高偉寧:涵蓋品格教育體格訓練 獨中教育提倡六育





(联合在线古晋31日讯)古晋中中校董会署理主席本曼查高伟宁强调,独中教育提倡的是德、智、体、群、美、劳六育并重、涵盖内在品格的教育以及外在体格与技能的训练。

他是于今日出席古晋中华第四中学“2018年校内运动会”开幕仪式上致词时,如是表示。

他指出,董事会认真希望四中所实行的赏识教育方式,可以开花结果,不过这也得靠团队精神,董教职员、学生及家长们的互相合作配合,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另一方面,他坦言,该校从之前比较少的学生人数,至今已经逐步增加,这得归功于学校老师们的努力。

“原本陈旧的四中校舍在透过社会人士热心慷慨解囊支持以及校董会们努力下,如今全新的四层楼校舍已建成,尽管学校规模比较小,不过硬软体设施都具备,社会人士寄予厚望,希望学生继续努力向上。”

他呼吁学生们要珍惜学习的环境,不断努力,将来回馈社会国家。

莫泽林:助留华生学成就业 留华同学会设人才机构

古润金(左三起)、李志亮、莫泽林、蔡宝强和张杰鑫共同完成“留华人才机构”成立签约仪式。左起为林家豪和林国元;右起为赵启发和刘乃好。(图:星洲日报)




(吉隆坡28日讯)为保障留华生的就业机会和职场利益,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正式成立“留华人才机构”,让留学中国的大马学子能够学成就业。

大马留华同学会会长莫泽林说,他们将与马华一带一路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手在马中两国企业界搭建联络网,打造属于全体留华人的就业平台。

他今晚在2018年留华之夜开幕仪式暨留华人才机构推介仪式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留华人创建许多就业机会,在职场上也变得炙手可热,因此该会过去已积极联络本地和中资企业,有系统化地整合所有职场空缺,并传达给留华人。

“我们期望留华人才机构能够与政府的大马人才机构连线对接,鼓励更多海外留华人才回国服务。”




建议筹组留华联总

莫泽林建议留华校友组织整合起来,筹组一个全国性的留华同学联合总会,以扩大组织功能。

“随着中资企业在大马的活跃,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的留华联总,与中资企业建立联系,争取中资企业提供留学中国的奖助学金和定向培训等。”

他说,该会将启动筹组大马留华联总的工作,成立一个以现任留华理事为基础的筹委会促成这项工作。

另外,莫泽林要求朝野政党在来届大选明确承诺承认统考文凭,让独中生可以申请公立大学,以具有成为公务员的条件。“我们也要求政府应人口和社区居民的需要,在各地增建新的华文小学,同时制度化补助华文独中和3所华社民办中学。”

今年适逢“族魂”林连玉被褫夺公民权57周年,莫泽林也希望朝野政党能够为林连玉平反,恢复其公民权。



出席者包括马华副总会长拿督李志亮、驻马中国大使馆文化处主任张杰鑫、马来西亚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主席丹斯里古润金、吴德芳基金会主席丹斯里吴德芳、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陈凯希、大马华人姓氏总会联合会总会长拿督斯里林家仪、马华一带一路中心主席拿督斯里蔡宝强、马中总商会会长陈友信、华社研究中心委任董事主席赵燊儒、清华大学理事会署理会长拿督吴恒灿、星洲日报总经理(企业公共及业务促进)陈金泉、大马厦门校友会主席郭南昌、大马留华同学会副会长拿督刘乃好和林国元、升学主任赵启发和筹委会主席林家豪等。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2018.03.28

峇株华仁巴生滨华举行 --18及20日办中国高教展

第14届中国高等教育展将在巴生滨华中学及峇株华仁中学举行,欢迎西马的学生和各界人士踊跃出席。前排左起为颜彣澔、孔婉莹、吴丽琪、颜来发、陈峋鸣及陈峋吉。(图:星洲日报)



(雪兰莪.巴生30日讯)由董总主办,峇株华仁中学及巴生滨华中学联办的第14届中国高等教育展,分别在4月18及20日(星期三和五)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在两校礼堂盛大举行,主要是向中马和南马区的华裔中学毕业生提供升学资讯,欢迎学生和各界人士踊跃出席。


孔婉莹:34大专院校参展

董总首席执行长孔婉莹今早在巴生滨华中学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董总自2003年开始举办中国高等教育展,今年迈入第14届,而今届将有34所大专院校参展,当中包括中国各省市和港澳地区的高等学府,以及新纪元大学学院。

她说,透过中国高教展,学生或公众人士可了解参展单位所提供的博士、硕士、学士课程,以及各高校和省市政府的奖学金和各种优惠,为将来升学做好准备。

“董总除了在教育展当天提供学生升学谘询服务,包括备有一份国内外各单位的奖贷学金名单,供学生参考和申请,让家境清寒的学生得以圆梦到外国留学,完成大学课程。”



同时,高教展还会在上午11时及下午2时举办中国留学生经验分享会,让有意前往中国深造的学生不仅可掌握升学资讯,也能对中国的留学生活有更多认识。

她补充,现场也会提供生涯规划量表测验(GEN Psychometric),帮助学生了解与探索个人职业兴趣类型与工作价值观,进而思考个人未来的生涯规划。



大马生留华成趋势

董总在推荐学生赴华升学的工作上一直都是不遗余力,从2003年到至今,成功推荐1700名学生赴中国高校深造。



颜来发:提供本地生升学资讯

另外,巴生滨华中学董事颜来发表示,董总每年都会组织举办规模庞大的中国高等教育展,而此届高教展获得中港澳各大院校参展,一定程度代表着中国如今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水平。


“我呼吁家长及学生们,踊跃出席本次在巴生滨华中学举办的第14届中国高等教育展,为即将到来的升学生涯做好规划。”

第14届中国高等教育展分别在中南马举行2场,南马站将于4月18日(星期三)在柔佛峇株华仁中学大礼堂举行;中马站则在4月20日(星期五)在雪州巴生滨华中学大礼堂举行。




入场免费

高教展开放时间为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入场免费,欢迎独中、国民型中学和国中都能组织学生前来参与,持有统考文凭、大马教育文凭或大马高级教育文凭的学生,都欢迎前来询问。

预知详情,可联络董总秘书处(03-87362337)或浏览http://www.dongzong.my/chef出席新闻发布会者包括巴生滨华中学家协主席陈峋鸣、校友会会长陈峋吉、校长吴丽琪、副校长刘国奇和邱碧钦、董总学生事务局主任颜彣澔、执行员苏美娟及林冰冰。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2018.03.30

2018年3月30日星期五

因應少子化危機 嘉義大學向馬來西亞招手

馬來西亞新文龍中學學生參訪嘉義大學攤位。   圖:嘉義大學/提供



摘自 《新頭殼》 newtalk | 嘉義市報導 

為提前因應少子化可能帶來的招生危機,並配合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嘉義大學3月26-30日參加馬來西亞台灣高等教育中心主辦「2018臺灣升學教育展」,希望招收馬來西亞優秀學生來嘉義就讀。

嘉大國際長楊德清表示,目前在嘉大就讀僑生約有385位,馬來西亞僑生約187位,占整體僑生40%,是嘉大招收僑生最大單一國家來源,因此歷年來嘉大到馬來西亞招生從不缺席。

現場除宣傳嘉大優良的師資與學習環境外,更面對面提供嘉大就讀的相關資訊,並回答學生所提出各種有關學業、生活及住宿等問題。馬來西亞嘉義大學校友會江文德會長此次親自到現場協助展出,他表示,此次看到新上任楊德清國際長親自參加此次教育展,感受到嘉大對馬來西亞國際學生招生的重視,並讓馬來西亞校友推展當地子弟至嘉大就讀更有信心 。




嘉大指出,此次詢問度較高的分別有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人文藝術學院外國語言學系、音樂學系;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系;理工學院應用化學系;農學院動物科學系;生命科學院食品科學系;獸醫學院則以獸醫學系為主,由詢問度可看出,馬來西亞就業環境對於人才需求的趨勢,學校也將研擬增加更多國際化課程,才能爭取到外國學生的青睞。

此次台灣共有34所大專校院參展,分別在新山、峇株、巴生、丹絨士拔、文冬等五個地方現場招生。

台灣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 2018 錄取公告(107 學年度第 1 梯次 - 馬來西亞獨中統考學生)

















































馬來西亞獨中錄取榜單PDF

2018年3月29日星期四

叶新田:2013年与首相闭门会谈.“讨论承认统考达3共识”

图:网络




2018-03-29 星洲日报/国内

(吉隆坡29日讯)马来西亚华教运动工委会主席叶新田说,他在担任董总主席时,于2013年4月1日率领6人代表团与首相拿督斯里纳吉闭门会谈一个多小时,深入讨论有关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的问题,并且取得了3项方案的共识。

就魏家祥言论澄清

他于今日针对首相署部长拿督魏家祥宣称,统考文凭之不被承认,是因为2013年4月1日董总领袖不接受有关承认统考之献议所致的言论作出澄清时说,第一个共识是官方在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上不附带任何条件。至于拥有独中统考文凭的独中生能否进入马来西亚官方设立的大学,则由有关大学当局自行决定。

“第二共识是官方在承认统考文凭上,要求独中生的SPM马来文科单科必须优等。



对此,董总代表则建议有关马来文科必须以单科优等的条件实施3年,作为过渡期,在这3年内,统考的马来文科由国家考试局或语文出版局,对统考的马来文科作出评估(和认证),3年过渡期后,则用统考的马来文科取代SPM马来文科单科。这个方案,既可以达到真正承认独中统考的目的,独中生也不必长期架床叠屋地既考统考马来文又考SPM马来文的额外负担。”

至于第三共识,他说,首相建议设立马来文科特别试卷(Qualification Test)给统考生,只要这项马来文特别试卷及格,其统考文凭即获得承认,这点。首相特别关注。

会谈两天后解散国会无下文

“会后,双方针对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问题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声明最后一段指出,首相承诺将在短期内召开教育部及高教部相关部门官员开会,研究上述董总提出的全面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的建议.寻求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并作出答覆。是年4月3日,首相宣布解散国会,进行大选;而承认统考的事,至今未有下文。”

他说,上述3项方案显示了这对全面承认统考问题更具有灵活性,魏家祥部长也是内阁成员,他只要在内阁会议中在首相耳旁轻轻一说,那“一里路”不就到达了吗!

他强调,上述3项有关承认统考的共识,乃更全面反映了承认统考的精神实质,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实施多元团结的教育政策,全面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并对母语教育源流的发展,特别是对华小的拨款与增建;对华文独中的支助与增建等等,展现开明、公平、合理的政策。



附:【文告】 摘自《赤道论坛》




真實的教養告白:在荷蘭,外孫女的教育,就算親外婆也不能插嘴


韋岱思從小學到大學接受荷蘭式教育,卻因緣際會成了在台灣教書的阿兜仔女婿。他觀察,在台灣經常聽到朋友抱怨公婆(或岳父母),雖然覺得長輩的要求很可笑,卻不得不服從,特別是長輩幫忙帶孩子時,因為教養的價值觀不同,經常引發親子關係的不愉快。這一點,跟荷蘭可以說是完全相反。



你不准當我家的裁判 荷蘭父母自有一套堅定的家庭教育原則

台灣父母「他家的教育方法不太妥當,應該找機會勸勸對方。」
VS.
荷蘭父母「你不准當我家的裁判,我也不會干涉你家的事務。」

外孫女的教育,就算親外婆也不能插嘴

在有學齡前兒童的荷蘭家庭中,父母一定會設立一些禁止性規矩與鼓勵性規矩。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規矩,荷蘭這種「自己的孩子自己教」的精神,或許可以從我家的一個小故事談起。

那天是姊姊女兒的受洗儀式,這個日子對姊姊與姊夫而言很重要,所以全家人都受邀參加,不過不知道為什麼,當天牧師準備的演講內容,除了表達他們教會的價值觀之外,也連帶批評了不支持他們價值觀的人。他使用的例子是荷蘭的安樂死政策,牧師說支持安樂死不符合上帝的價值,支持安樂死就算是一種罪。



恰巧這個主題跟我家有關。我媽媽是醫生,從小到大她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個仁醫,年輕時舉家到印尼幫窮人義診,回到荷蘭後,也放棄在高級住宅區賺有錢人的錢,而是選在社經條件與治安較差的移民社區開設診所,幫助新移民。剛好那個禮拜媽媽幫了一位癌末病人安詳離世,媽媽跟我們分享時說,這個病人實在病得太重,已經沒有治癒的可能,每天都痛到無法忍受,所以自己決定選擇安樂死。身為他的醫生,媽媽尊重這個病人真心的意願,所以決定幫助他。

我相信,安樂死的過程對醫生而言並不簡單,會受到很多情感上的壓力,面臨病人的死亡到來,也必須思考生命的意義,媽媽經歷了這麼困難的一個過程,好不容易週末可以跟家人慶祝家庭新成員的到來,卻被一個完全沒有醫療背景的牧師批評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種罪惡,對同是基督徒的媽媽來說,心裡應該很難受!

荷蘭父母這樣做 

「不當別人家的裁判」,尊重每個家庭對教養不同的看法與理念。

回家的路上,我主動跟媽媽聊到這個牧師,媽媽語重心長地說,希望姊姊一家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也希望他們可以讓孩子多體驗與理解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看法。

我問老媽:「媽,妳跟姊姊姊夫討論過這個話題嗎?」

「當然沒有啊!」我媽回答,「這是他們家的事情,教養的規矩,姊姊姊夫要自己決定,我不可能介入別人的家庭,去當他們家的裁判!」

我媽的答案其實非常符合荷蘭人對家庭教養的看法。

荷蘭人普遍認為:我家歸我家,你家歸你家,你不准對我為孩子設立的規矩說三道四,同樣的,你要怎麼樣教你的孩子,也是你家的事。



在台灣經常聽到朋友抱怨公婆(或岳父母),雖然覺得長輩的要求很可笑,卻不得不服從,特別是長輩幫忙帶孩子時,因為教養的價值觀不同,經常引發親子關係的不愉快。

有時候會覺得,台灣的小家庭很難為孩子建立獨立的價值觀,因為孫輩的價值觀,是屬於整個大家族的事,尤其是跟父母有親屬關係的人,會認為自己也有權利當家裡的裁判,這一點跟荷蘭可以說是完全相反。

荷蘭父母這樣想

接受這個社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存在,是自由與開明的基礎。

也許,我媽的態度對很多台灣人而言,聽起來很自私,怎能排除他人的想法,事情只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不去考慮別人的感受呢?

不過在我看來,只要這個規則是雙向的,就沒什麼對錯。我可以用這個理由阻止別人介入我家的生活,同樣我也沒權利介入別人的家庭生活。這條規則不僅規範別人,也規範自己,無論其他人的價值觀跟我的相差多遠,我也必須尊重他們,並接受這個社會中有不同價值觀的存在。

這個態度便是荷蘭人自由與開明的基礎。

「不當別人裁判」的原則使得荷蘭人保持自由與開明的態度。荷蘭人覺得「自由」來自無人有權為你決定生活事務,「開明」則是因為每個人知道自己無權干預他人,所以必須接受個人獨一無二的價值觀。




荷蘭爸爸的教養小提醒

. 每個家庭的教養觀點不盡相同,荷蘭人「不當別人家的裁判」,尊重每個家庭對教養不同的看法與不同的理念。

.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也要教他接受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價值觀。

本文摘自野人出版《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會獨立思考、創意高、行動力強的孩子才快樂!》

可怜的华小家长!【明智华小开放新生登记 家长排队11小时抢学额】

今天,也就是3月29日早上,以华教斗士命名的郭鹤尧华小今早在新山地不佬举行动土仪式,是继沈慕羽华小之后,第二间新华小,预料在2020年竣工开课。马华领袖们自豪的说,这是 “新山速度”!
讽刺的, 同样处在柔佛州的浩然山庄明智华小,前夜又再出现家长漏夜排队抢新学额的窘境。400个的申请,却只有区区的100个新学额,而这种情况已经维持了4年!
这就是大马恶心政府对待华小发展的态度。为了每一届大选选票,让你吃不饱又饿不死,尽情玩弄于鼓掌之间。让你感恩戴德之余,还乖乖的交出选票。
要快,可以一个星期;要慢,更没问题,可以一万年,因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强项。你不得不佩服他们专业的工作程序及制度,请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
郭鹤尧华小329动土,马华领袖仪式上致词




e南洋 2018年3月28日

网民上载在明智华小外,漏夜排队抢新生学额的情况(取自网络)。


(依斯干达公主城28日讯)浩然山庄明智华小再现家长漏夜排队抢新学额的窘境,预计这两天开放新生登记报读会收到约400个申请,争取近100个新学额。

该校“漏夜排队抢学额”情况已维持4年,每年开放180个一年级新学额。部分学额中,扣除保留给哥哥或姐姐已在该校就读的约80名额,剩下近100个学额,可供住在附近家长为孩子申请。



记者今早注意到,社交媒体有网民上载明智华小涌现家长在校外排队的图文,有关网民相信清晨约5时30分就排队,并为自己和其他家长打气加油。

该校董事长谢建星接受《南洋商报》访问,回应家长抢学额情况时指出,看到家长如此辛苦漏夜排队,他也很难受。

“我们的学校不算是名校,但随着附近武吉英达‘新居民’增加,即外地迁来当地、大部分到新加坡工作的居民。这些家长工作忙碌,希望小学距离住家附近,送孩子上学也方便。而本校是这些家长的首选,每年出现家长漏液排队为孩子登记入学。”

他说,他听到有家长于昨晚8时,在今早7时开放登记前的11小时就来排队。该校无法阻止这情况,也不会特意鼓励家长如此心急。

谢建星:校方收集资料

最终决定权在教育局

谢建星指出,他们不会分饭、分水或准备流动厕所给家长,因为学校不能鼓励这行为(抢学额)。而最终决定入学的是教育局,该局的考量包括申请者居住的地理位置,校方只是负责收集与登记资料。

他希望家长了解,负责登记入学的教师,上午6至7时才投入工作,而家长过早排队在校门外,人龙会影响载送学生的学巴进出学校。

他提到,截至今日上午10时30分,已有200个申请,他预计这两天开放日会有400个申请,家长只需携带孩子报生纸、水电单及收入单等基本资料,用作登记。
浩然山庄明智华小课室有限,每年出现家长抢新学额的窘境(档案照)。


谢建星表示,该董事会致力改善情况,而根源是妥善规划与善用5亩校地,有了规划和设计图,即能着手展开筹款和兴建所需硬体设施。

他说,该校学生近1000人,分上下午班上课,去年已开始规划与向政府争取拨款,用作新行政楼的建设工作。

“有限的校园仍在加强规划当中,可以预见2019年还会出现家长排队登记学额的情况。”




邹裕豪(右)凌晨到学校外了解家长排队的情况,图左显示有家长自带床褥到现场。


家长自备床褥椅子休息

明智华小再现家长抢学额情况,彭加兰林丁区州议员邹裕豪今日凌晨到学校了解情况,发现家长们除了自带椅子,甚至把床褥带到现场,累了就睡。

邹裕豪发文告指出,他于今日凌晨2时到该校,据他了解一些家长从昨晚7时30分,就开始排队,为孩子争取有限的学额。

“跟去年相比,排队的人数虽然少了,但是家长们漏夜自带椅子,甚至是床褥带到校前睡觉,有家长自嘲这次排队,像是在抢购购苹果手机和演唱会入门票。”



他说,他询问家长,为什么执意要报名这所华小时?家长表示都住在武吉英达,如果孩子不能在这所小学就读,得到更远的华小就读,所以抱着“宁愿辛苦这一晚,好过接下来辛苦6年”的心态,排队抢学额。

他分析,以武吉英达现今拥有的3万居住人口比率,政府只兴建一所华小,是不足以应付当地人民的需求。若根据人口规划,7500名居住人口就要有一所华小,其实武吉英达需要2所华小,才足以应付需求。




2018年3月28日星期三

新加坡八所高校介绍





新加坡教育系统基本包括公立教育机构和私立院校两大类。

导语

新加坡教育系统基本包括公立教育机构和私立院校两大类。主要包括三所政府大学,五所理工学院。政府大学入学条件相对较高,在世界范围内均享有盛名。理工学院学制三年,文凭受国际认可。总而言之,这八所大学在世界上享誉盛名,也是国外学子纷纷向往的知识殿堂。



三所政府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学校概况


成立于1905年,在校生目前超过4万多人,是亚太地区最好的大学之一,教学和研究水平均处于国际前沿。“创造知识、传授知识和运用知识”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办学宗旨。

新加坡国立大学目前设有9个学院,共50多个系科,培养全面发展的本科毕业生。大学还设有7个研究生院,提供高水准的研究生课程。近年来,它在国际高等学府的排名中不断飙升,已成为亚太地区倍受瞩目的顶尖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主校园位于肯特岗山脊,占地150公顷,这里是新加坡全岛风景最优美的地段。另一校区位于蒂马岗。主校园内除教学、科研、管理机构外,还有5个自助餐厅。


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大学,立足亚洲、放眼世界,在国际框架下推展高深优质的教育与科研之际,突出展现亚洲视角和优势。

南洋理工大学



学校概况



成立于1991年,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1955年由东南亚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起来的南洋大学。南大设有工、理、商、文四大学院,下设12所学院,为超过2万名本科生和9千名研究生学员提供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全球教育,吸引着来自区域内及世界各地的众多精英学者。今日的南大,以卓越的学术和科研成果,荣登2007年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全球科技大学前20名。

南大在新加坡设有两个校区。主校区是占地200公顷、坐落在新加坡西南部的南大云南园校区,设有16个学生宿舍,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住校生活。另一新设的校区——南大纬壹校区,设立在纬壹科技城——新加坡的研发新区,校区内设有南大孔子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以及校友俱乐部,提供完善的教学与生活设施。


2018年2月,2018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发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排名第5位。



新加坡管理大学



学校概况


成立于2000年1月,是第一所完全由新加坡政府出资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并且也是新加坡历史上第一所拥有城市校区的大学。在UTD世界知名商学院排名中,新加坡管理大学位列第54。 校园坐落于布拉思巴沙,靠近新加坡艺术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滨海艺术中心,2005年新大已建成亚洲最大的商业研究中心。

新大以美国常春藤大学教学方式为蓝本,重视栽培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启发学生勇于尝试的魄力,并且非常注重学生和讲师间的高层次交流,从而有效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这也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建设精神。

新大由商学院、会计学院、经济学院和信息学院等4个学院组成,含学士、硕士及博士三个教育阶段,目前在校生3000余名,其中20%是来自30多个国家的海外学生,优秀学生还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奖学金和双学位课程。



五所理工学院 
五所理工学院由新加坡教育部直接管辖,不论是在教学质量还是校园硬件条件方面,一点都不输国际知名大学。



新加坡理工学院 

学校概况

新加坡理工学院创立于1954年,是新加坡五所政府学院之一,素来以学风严谨而受到教育界的高度评价,是一所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学院。

除此以外,学院也为新加坡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设备与专业技术。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非常齐备,师资力量雄厚,为学生提供了超过20种的文凭课程。

该学院的毕业生历来都受到各大中型企业的欢迎,在各领域里身居要职,为新加坡的繁荣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南洋理工学院 

学校概况

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教育学府,是新加坡政府为了满足新加坡不断飞跃增长的经济和对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五所国立理工学院之一。为鼓励支持优秀留学生毕业后能在新加坡就业,特别实行了政府助学金政策。

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与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齐驱并进,2006年4月,南洋理工大学正式企业化。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南洋理工大学建有云南园、卫星2个校区,其中云南园校区占地200公顷




淡马锡理工学院 

学校概况

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成立于1990年,直属新加坡教育部,是新加坡最广泛的综合性学院之一。开设商学院、应用科学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设计学院和工程学院5大院系,共44个全日制大专课程和40个业余课程,在校学生约15000名。  

在淡马锡理工学院,每名学生的潜能都能获得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就读期间还可合法打工。 此外,学院在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有超过200所新加坡本地和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及美国的大学认可淡马锡理工学院的文凭,学生在毕业后可申请相应的大学继续深造。





义安理工学院 

学校概况

它是新加坡第一所具有宽带网的理工学院,学生使用手提电脑上课学习,是典型的“无纸化”学院。多年以来,义安理工学院凭借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及严谨的校风,吸引着无数的学生。华语歌坛巨星谭咏麟先生曾就读于该校。 

学院分设商务、生物工艺、工程、信息技术和影视传播五大学系,共设有25个专业,学制三年,所有的课程为学生未来的教育及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的教育体制,拓展视野,2001年,义安理工学院派出了1424名学生到海外学习和实习,并计划在2004年,将去海外交流的学生比例增加到40%。 





共和理工学院 

学校概况

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是2002年8月1日新成立的一所理工学院,采用欧美最新PBL教学体系的政府理工学院。它是新加坡政府创办的第五所理工学院,属国立学院,学制三年。

共和理工为各个专业学生的深造,提供不同的专业进修机会与方法,如与本地和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海外大学达成了协议,优秀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入读以上国家的大学,最多可免读50%的大学课程。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