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星期一

【百年树人】日新精英辈出 名扬海外遍布各领域

光华网 - 大城小镇 30/07/201818:19

日新国中于1993年迁入南美园校舍。
日新国中于1993年迁入南美园校舍。


报道:黄馨柔
(大山脚30日讯)1918年创校,2018年,日新迈进了第100年。今天,日新被誉为大山脚的名校,而根据教育部评估,日新国中在全槟各源流中学中,排行榜首;在全国2272所各源流中学中排行第22名,也是国民型中学中排名最好的一所。




同时,日新独中则是北马最具规模的独中,在校学生人数达2400人,而2所日新小学A校及B校,在各项学术及课外活动上皆有优秀的表现。

每逢考试成绩公布的季节,可以看到日新的名字占据各大媒体版面,在政经文科领域大放异彩的人物中,日新校友也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名字你或许很熟悉或听过。

国家羽球一哥李宗伟、女单健将吴堇溦、山脚下男孩、金像入围电影《大手牵小手》导演李勇昌、唱响《天后》一曲的华语流行歌手陈势安、慈善家丹斯里拿督巴杜卡黄荣盛博士少校教授局绅、槟州议长拿督刘子健、八度空间华语新闻主播王菁忆、画家拿督陈昌孔、槟城医院内科兼胸腔内科专科顾问王子君医生……他们都是日新人。

位于武拉必路旁的日新A校及B校。
位于武拉必路旁的日新A校及B校。


与福德正神会有渊源 日新前身属于义学堂
~庄佛和

回顾过去,日新在办校过程中,经历战事、停办、改制、艰辛筹款等过程。



日新的创立可追溯回19世纪,与大山脚福德正神会有莫大的关系。

福德正神会理事长拿督庄佛和说,日新前身为福德正神庙(伯公埕玄天庙)成立的大山脚义学堂,义学堂成立时,先贤特制了一座石碑,目前置于福德正神庙内左侧,从碑文中,可以窥探华人早期在大山脚市区生活的景象。

根据记载,福德正神庙是在1895年于庙对面(现巴刹街广栈至新源利)设立私塾大山脚义学堂,启迪民智。

1918年,受维新运动影响,义学堂改为新式学堂,取名日新,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并在原址上课。之后几年,学生激增,设分校于巴刹后店屋,福德正神购得横街41号3层楼店屋及后方马房,改造成校舍。

1993年以前,日新国中和独中共用爱士顿路校园。
1993年以前,日新国中和独中共用爱士顿路校园。

1941年,日军南侵,学校停办。

1945年,日军投降,埠众倡议兴办中华学校,校舍位于爱士顿路韩江公会后的牛奶袋厂,中华学校即是日新、马章武莫启新、高巴三万华侨、榴莲径中英及打麻山培英总称。1945年底,各校各自发展,恢复原校名办学。1946年,日新于横街校舍复办。

1949年10月10日,日新、甘榜哥菲中正、丹那烈新友,合并取名日新,定是日为校庆日,后因政治敏感因素,校庆日改为10月9日。

1950年,创办初中。1953年,爱士顿路校舍(日新独中现址)第一期建设落成,中学部迁入。1958年,开办高中。



1962年,日新接受改制,一分为二,成为日新国中及独中。

1961年,福德正神会购得武拉必地段充小学校舍。1965年,小学迁入武拉必校舍,分A、B校。国中独中共用爱士顿路校园。同年于甘榜哥菲小学旧址开办幼稚园。

1980年代,爱士顿路校舍人满为患,董事会迁出日新国中至南美园地段。1992年,国中迁入南美园,幼稚园迁入爱士顿路校舍。1993年,随着各住宅区设有幼稚园,日新幼稚园学生逐年减少,无奈于是年关闭。

以上简史参考《大山脚福德正神庙120周年纪念特刊》、《日新创校90周年特刊》及《日新时代》第51期《百年日新》记载,日新国中独中董事长高级拿督斯里郑奕南及福德正神会理事长拿督庄佛和口述。

日新最初的校舍,估计位于现今巴刹街“广栈”至“新源利”坐落之地段。
日新最初的校舍,估计位于现今巴刹街“广栈”至“新源利” 坐落之地段。
当时全槟仅2中学 外坡学子抢读日新
~郑奕南



日新国中独中董事长高级拿督斯里郑奕南于1947年进入育英小学就读四年级,学校后来改名中正,1949年与日新及新友合并,定名日新中小学,他在1949年小学毕业,适逢学校隔年创办初中部,并顺势升上初中一,成为第一批初中学生。
他忆述,那个年代,全槟只有槟城锺灵男校和槟城福建女校(后改为槟华女中)2所华校开办中学部,许多本地人和外州人,甚至临近国家学子都争取报读2校,当时要升中学并不容易。
“日新开办初中后,让威省终于有第一所华文中学,为本区学子提供多一项选择,当时,来自大山脚和附近地区威南、吉南居林、鲁乃和巴东色海的学子都来报读日新。”
在他记忆中,初中就是一个不断迁校的过程,分别在3个校舍上课,直到初中三最后一个学期,中学部才定下在日新独中现址。

需坐渡轮赴考

虽然初中不必“过海”读书,但还是需要“过海”考试,他忆述,由于第一届初中只有20名学生,人数稀少,开不成官方考场,必须到槟城锺灵参加考试,当时为了赴考,得坐渡轮,他与20名同窗还向当地会馆借宿,早期的学生都经历这过程。

全年系列校庆节目 将推出邮票首日封
~陈奇杰

日新4校在去年4月举行市区大游行,为百年校庆拉开序幕,以郑奕南为首的庆委会正紧锣密鼓筹备校庆活动,估计一整年都会排满节目。




庆委会总务股委员陈奇杰校长透露,庆委会将推出邮票和首日封,并已获邮政当局批准发行,届时将透过全国各地邮政局限量发售,该会也正探讨推出其他周边产品,不想错过这些极具纪念价值的校庆产品,请密切留意庆委会的公布。

校庆重头戏是10月6日及7日的联欢宴,日新校庆日实为10月9日,但适逢工作天,为方便海内外校友共襄盛举,因而择定提前至6日即周六举办。

他说,配合校庆,26名大山脚作家,当中绝大部分是日新校友,把作品集结成书《母音阶》,配合书籍的出版,作家们也举办了“大山脚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各校也正积极筹备庆典,日新独中常年举行的环市跑将升级为万人跑、国独中学生将联办汇演、日新A校举办温馨校园嘉年华、B校举办威中小学歌唱赛等。

横街3层楼店屋(右2)曾是日新校舍。
横街3层楼店屋(右2)曾是日新校舍。

郑奕南扬言将卸任
郑奕南说,随着年龄增长,他已决定待日新国中教学楼和行政楼建竣后就会卸任。所以,他对日新的未来展望,也不便多加讲述,以免接任者感到压力,无论如何,他还是希望接任者能保持日新现有的优势。




充当日新后盾 校友积极参盛
~许李南

大山脚日新校友会会长拿督许李南则说,作为母校后盾,希望各年各届校友,踊跃参与母校校庆。

配合校庆,校友方面,其中中马日新校友会将在今年提前举办第八届世界校友嘉年华及负责校庆主题曲,多届同学联谊会也会筹备活动,如新春团拜、火炬跑等助兴。

至于著名校友如山脚下男孩、李宗伟等是否会回校为校庆站台,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日新幼稚园于1960年代创办,后于1993年因时局发展关闭。(翻摄《日新创校90周年特刊》)
日新幼稚园于1960年代创办,后于1993年因时局发展关。(翻摄《日新创校90周年特刊》)

经历艰辛筹款过程 45年分8阶段建校

日新爱士顿路校舍(日新独中现址)建校期间,经历了一段艰辛的筹款过程,以致工程前后分成8期、耗时近45年,才有现在所看到的校园雏形。

郑奕南说,当初建校除了福德正神会资助,也有对外筹款,基于当时只有日新一所华文中学,公众都踊跃捐献,然而,所得款项并不足够,以致校舍扩建必须分阶段进行。
1947年,福德正神会购买爱士顿路5英亩半地段作为日新校舍,基于款项有限,无法一次建好,直至1981年,才正式完成全部工程。




“不像后来,建日新国中南美园校舍时,我刚接任董事长,对建校深感压力,没有信心能一次建好,起初打算分2期建校,但出乎意料,筹来的钱足够,所以只用1期,2年时间就完成建设。”

他说,随着日新国中在各方面取得优秀表现,社会支持率也越来越高,筹款建校也不再像以前,比如最新的两栋教学楼和行政楼建设,筹款很快就接近目标2200万令吉,不过目前仍尚欠约400万令吉。

日新国中除了是育人子弟的学府,逢水灾期间,也会伸出援手,开放校园让灾民避难。

位于爱士顿路的日新独中。
位于爱士顿路的日新独中。
开放校园让灾民避难 

郑奕南说,南美园校园自1992年建竣后,即使周围发生水灾也不曾淹水,因此过去几次的大水灾,附近灾民都会搬到学校暂住,在1995年大水灾,学校就收容了800多名灾民,后来还有一次也收容了500多人,在最近的水灾,该校也是其中一座疏散中心。



他说,去年尾的大水灾,校园首次进水,底层课室、办公室、管弦乐团及华乐团练习室无可幸免,橱柜、桌子、木制乐器被浸坏,初步估算,约需100万令吉以上来进行维修及添购新用具和乐器,目前各方面给予的捐款已累积70万令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