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德鼓励大马学生,尤其是国民型中学的学生到台湾学习技职教育,因为在知识经济型的时代,只要拥有知识与一技之长,就能创造人生财富。(图:星洲日报) |
“无论大马政府承认与否,我们始终会为大马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就看学生怎么选择。”
他在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说,根据去年底的统计,在台湾留学的大马生人数超过1万7000人,与5年前相较,成长率更是超过65%。
他认为,这其中对台湾高教品质最好的例证,就是留台生回马后,基本上都拥有一个成功及稳定的职涯。
“老实说,比较富有的孩子会去欧美留学,而台湾便宜却不失品质的高教,为华人子弟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当我看到他们回国后,真正运用所学开创事业并取得成功,心里总是很感动。”
“华人在大马人口中占约20%,虽然不是最多数,但是在大马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在华裔里也有一定的人数到台湾念书。所以老实说,台湾高教有一定程度的贡献,我身为台湾的一份子,也感到与有荣焉。”
走出追逐论文迷惘
台大学回归教学本质
全球高等学府在21世纪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大学教授在各大商业公司推出大学排名的驱动下,纷纷为追逐论文发表的数量而偏废教学。
姚立德说,台湾的大学经历过这段迷失,但是如今已走出迷惘,并在产官学的相互配合下,致力让大学回归最重要的本质——教学。
他说,全球高教学府在21世纪的地球村里,无可避免地被摆上世界舞台相互评比,而在这比较的过程中,只有可以被量化的“论文”是最客观的衡量标准。
“信与不信,有几个商业操作的公司进行评比,这让老师过于重视研究与论文,甚至有点偏废教学,到头来受伤害的是学生与产业。
重视研究不再重视数量
“台湾走过这样的迷惘,因此在深刻反思后推出多项改革。我们虽然还是重视研究,但是不再重视数量,而是在乎这些研究对国家产业的帮助,并强调大学要善尽社会责任。”
姚立德说,他此趟来马出席“马来西亚-台湾大学校长论坛”时,与大马大学的校长交流后发现,台湾比大马提早几年经历这一阶段的迷失,因此乐于分享这心路历程的转换。
推“革新教学”接2200份申请
他说,台湾教育部目前配合第二个十年的教育发展计划,首次推出“革新教学计划”,以让教师提出创新教学与教材的想法,并且能在相关申请获得批准后,获得教育部的资金补助;更重要的是,其成果能成为教师升等的依据之一。
“我们原本期待有大约800份申请,但是结果出乎意料,一共有2200份申请。我们核定了1000份,预备的经费增加了3倍。”
年拨2亿推社会实践计划
姚立德说,这项台湾教育发展计划也特别强调“大学善尽社会责任”
的重要性,因此该部每年拨出16亿台币(约2亿令吉),推动“大学社会实践计划”,以让各大学提出企划书申请补助。
他举例,台湾坪林一所大学教授在此计划下,带着学生到当地茶园协助茶农开发有机茶叶种植,这不仅帮助当地社群发展,也是一种革新的教学方式。
“茶农不知道如何在不洒农药的情况下避免虫害,也不晓得如何在开发茶园的过程中做水土保持,因此相关科系的教授带着学生,利用课堂所学,善尽社会责任。
“这些是在大学评比里看不到及无法比较的,却是对当地是最有温度的做法。”
他说,台湾的大学过去也和大马一样,以课外活动的方式鼓励师生进行社区服务,然而,学生偶尔到老人院或孤儿院服务的做法,是表浅且无法深化的。
“我们认为大学是社会的良心,是社会发展很重要的动力,就如一些因人口外迁而逐渐没落的乡镇,大学生正好可以扮演为这些地方找回生机的重要角色。”
台大校长遴选风波闹大
“拔管案” 是特殊案例
姚立德说,台湾大学校长遴选风波确实对台大、教育部,甚至是台湾的高等教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他强调,这只是个特殊案例,甫在7月16日上任的教育部长叶俊荣已积极展开“有温度的沟通”。
台湾大学在今年初的校长遴选中,选出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管中闵为该校第11任校长,却传出管中闵在遴选过程中违反利益回避原则、涉嫌抄袭论文、到中国授课等争议,教育部因此暂缓核准
程序,至今未发出聘任信函。台大校方对此认为教育部伤害大学自主精神,使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这起被台湾媒体称为“拔管案”的事件,使台湾教育部在短时间内换了两位部长,即潘文忠于4月14日辞职,接任的吴茂昆也在上任41天后辞职,成为台湾史上“最短命的教长”。在教长职位空缺时期,姚立德两度担任代理部长。
姚立德说,大学校长选举本不会受到如此大的关注,但是由于管中闵没有完全揭露特殊资讯,导致此事在这特殊机缘与特殊的政党激化下,演变成特殊的个案。
“也不知道是直接还是间接导致两位教长下台。无论如何,现任的叶部长已展现出想要沟通与化解困境的诚意,希望民众不要以偏概全,影响对台湾高教学术自由的看法。台湾大学还是在亚洲里最自由的。”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报道:练珊恩·2018.07.3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