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星期四

华校生的国语 “磨合期” ◆ 文:宋明家

秘诀其实一点也不稀奇:把不会游泳的人丢到池里,整天泡水,日子久了自然会游泳。

周末把车子送到宝腾服务中心,作新车1000公里 “磨合期” 后的第一次检测。






马来服务员熟练的做了初步检验后,话匣子一打开,聊到各自的家乡,他说:“Orang Cina Kelantan cakap Malay hebat-hebat belaka!”

其他州的朋友时常感到好奇,同样来自“华校”背景的吉兰丹华人(比如笔者华小背景、中学时期的国民型学校有99%的华裔生,在多数正式场合包括周会都使用双语),为什么说马来话可以这么“溜”?

秘诀其实一点也不稀奇:把不会游泳的人丢到池里,整天泡水,日子久了自然会游泳。

身为吉兰丹州 “极少数”(约3%)的华人,绝大多数是为了生存而学会国语的,就像外劳来马几个月内就学会马来话一样。



但从观察丹州和其他诸如吉打、登嘉楼等州属华人的多语学习过程(不少华人也通晓泰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一些撇步,可让其他州的华裔朋友们,在加强国语(口语)方面做参考。

(1)听:由于自小在古板可怜(Kubang Kerian)长大,前后左右都是马来邻居,一天中听到马来话(吉兰丹土话)的总时数,远比其他州属华人来的多;听的多了,自然就会把那些口音腔调、语气、词汇用法等,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烙在内心深处。这些腔调和神韵,不是课堂能学到的,也和许多学生在 TOEFL 或 IELTS 考试取得高分,在英美等国却无法和洋人沟通,是同一道理。


(2)讲:一踏出家门,不说马来语真的寸步难行。比如,买早餐是我小时候的任务,小贩都是马来 Makcik 和 Pakcik,只有逼自己说出口,或模仿他人说法,才能买到好吃的。

教育部长最近建议学校办国英语日,以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掌握能力。这点子其实许多学校都有实行,差别是如何实行而已。




个人以为,华校(包括国民型中学和独中)可以考虑每周至少有一天强制 “全国语” 校园环境,规定师生在课堂外(如食堂,图书馆,办公室,校园广播等)一定要自备 “生存条件” 使用国语;也可以请马来(或口音地道的)老师训练一批种子播音员,在同学群体间传播 “国语基因”,日久必然见功。

另,读和写技能可以在任何一个学校学到,但我也认为环境很重要;因为身处随时随地都需要马来语的环境,我们学习起来也相对的起劲和用心。

马来流行歌曲,对我们以前学习马来语文影响蛮深的。那个年代的马来歌坛是Sudirman、Search、Ella、Alleycats 等国产巨星的天下,也是我们上学途中和校车上,耳濡目染下吸收一些词汇和用法的好老师,一些同学更因为马来歌而爱上国文科。音乐无疆界,华校的 “校园电台” 可尝试推广一些有素质的马来歌。

一日一词或俚语(例如peribahasa)这一招非常有效。学校可以在显著的地方,比如校门口,使用电子板或黑板,每天打出一两句有意义的马来俚语。

其他各式撇步,适合各个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有赖老师们去用心发掘。




网络上对新车 “磨合期” 的定义是指 “ 新车的初驶阶段,一般为1000至1500公里,是保证机件充份接触、摩擦、适应、定型的基本里程。在这期间可以调整提升汽车各部件适应环境的能力,并磨掉零件上的凸起物。”

欲提升华校生的国语能力,未来几年内学校必会经历一段 “磨合期”,但只要持之以恒,驶过了1000公里,新车零件就不会那么粗糙,摩擦阻力将会减少,机油的润滑效果提升,油耗也会降低,驾驶就会更为 “顺畅流利”。

看,要求真的不高,只需要 “顺畅流利” 对话即可,和语言智能没什么关系。

最重要的,是如马来俚语所说的 Yang bulat tidak akan datang bergolek, yang pipih tidak akan datang melayang(没有不劳而获的好处);要学好国语,就要有Rajin dan usaha tangga kejayaan(成功之道在于勤)的正面心态,以及千万要剔除Hangat-hangat tahi ayam(五分钟热度)的习性。

话说回来,华校生目前的马来口语窘境,除了环境因素,一大部份也源于 “轻视国语情结”,加上 “功利心” 作祟,和爱不爱国没有关系。



想改变吗?心态很重要。

正所谓:Di mana ada kemahuan,disitu ada jalan;有志者,事竟成。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微隐于学·作者·:宋明家·科学工作者·2018.07.1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