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5日星期四

学习第二语言 作者:练珊恩


第二语言的学习大多在课堂上进行,往往以教师单向指导为主,再加上每天,甚至是每星期接触及使用的时间有限,因此过程较为间接,效果也差强人意,因此也有了“大马学生精通多语,但是都半桶水”的既定事实。




华小生的国文水平偏低,备受政府关注,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与国内14个华团组织共同成立“提升华小马来文水平工委会”,探讨华小马来文教学所面对的问题,以便采取应对措施提升华小马来文水平。

华理会主席王鸿财说,如果在华小低年级阶段使用“第二语文方式”来制定国文课纲、编写课本内容及进行教学,或许能让华小生更容易打好马来文基础,直到四、五、六年级再逐步提高马来文水平,使华小国语水平与国小水平达到一致。

什么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呢?第一语言指的是儿童最早习得的语言,第二语言则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的其他语言。如果一个孩子一出生的成长环境是先学习英语,后来再学华语,那么英语就是第一语言、华语是第二语言(请勿纠结母语、民族语、国家语言等概念)。

在第一语言的学习上,我们常以“习得”(Acquisition)的方式从周围环境自然地获得,而第二语言则往往从阅读、听写、在专门场合接受特定训练“学习”(Learning)而得。



由于第一语言的习得发生在幼儿时期,其可塑性强,再加上这时期的语言发展与个人的成长需求息息相关,因此学习的主动性较强;第二语言,如马来语的学习往往是在年龄较大的阶段,学习能力不及幼儿阶段来得强,而且此语言的发展在使用需求上也不及第一语言,因此学习较为被动。

另外,由于第一语言常在自然的生活环境中习得,因此词汇及语言的使用较为生活化,而第二语言的学习大多在课堂上进行,往往以教师单向指导为主,再加上每天,甚至是每星期接触及使用的时间有限,因此过程较为间接,效果也差强人意,因此也有了“大马学生精通多语,但是都半桶水”的既定事实。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两项动力,是兴趣和需求。所谓对语言的兴趣,就是感受到语言的优美,且认为它有趣,或是能够帮助使用者接触到更多向往的文化及涵养,就如时下韩流崛起带动了学习韩语的风潮;对语言的需求,则是使用上的必要性,以达到生活、工作及沟通的目的,就如必须使用日语在日本点餐、必须使用英语与英国人谈生意,以及最好以马来语与政府官员打交道等。



这两个动力皆受许多内在及外在因素驱动及影响。而从古至今,各派学者都提出许多有关第二语言的学习理论,其中我最认同社会主义派别学者的主张,即 “语言唯有在使用时,才能达到真正的内化”,也就是说,只有透过互动与使用,才能最大程度地掌握一门语言。这是教育部目前在推动英语教学新模式时,最为强调的元素,也是我认为改善华小生擅于背诵词汇、掌握语法技巧,以致书写及口语能力不一致的方法。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珊珊来词‧
作者:练珊恩‧星洲日报记者·2018.04.0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