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钱与教育成为人们眼中的敏感话题,总是刺痛着家长们的神经,似乎金钱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成就。然而,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子女的逻辑和方式才是影响孩子成就的关键因素。安妮特·拉罗的研究便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可能很多人都感受过这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情景:
你有没有问你的英语老师,这次作业中有什么问题?
你爸爸回家后,会和你一起看一个有趣的纪录片。
还有,这周末我们可以去野餐,你可以想一想去哪里,带一些什么。
妈妈工作太忙了,晚点回家,你放学后就和好朋友去玩儿吧。
刚接到老师的电话,你怎么在学校这么不懂事,你就不能体谅下妈妈吗?让我在老师面前多没面子。
这两种家庭教育情景,恰好对应了她发现的两种教育模式。
协作培养(concerted cultivation)
第一种家庭情景被认为对应的是协作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家长会积极培养孩子的天赋、观点和技能。让孩子参加有组织的活动,这类家庭一般都十分繁忙。孩子的业余活动也非常充实、丰富,比如:足球比赛、旅行、家庭作业、生日聚会。而父母也需要帮忙安排这些活动。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培养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在家里,家长会有意识地与孩子讨论问题,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意见。这些家长意在训练孩子的思维,将一些思维传达给下一代。
此外,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家长会密切关注孩子在学校等社会场合的表现。他们认为在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自己不仅仅是简单的 “参与”,而应该是 “协作”,与学校是 “伙伴”关系。当孩子感到受到不合理对待时,会出面与老师沟通、理论,力求为孩子争取良好的教育模式。
通过这种培养模式,孩子获得了一种新生的权利意识(Sense of Entitlement),感觉自己的意志受到了尊重。
成就自然成长(the 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
这种模式对应的是放养式教育,这些父母也比较关心孩子,并为他们设置一定的限制,但在这些界限之内,他们允许孩子自我成长、玩耍,很少参加有组织的活动。这些孩子大多和邻居或者兄弟姐妹一起闲聊,在附近闲逛,在大家庭一起看电视。
在日常对话中,这类父母经常使用指令,没有形成互相讨论的氛围。父母会向孩子们发号施令,而不是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针对日常问题进行讨论。
此外,父母较少参与学校活动,不会每天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很少花精力了解学校和孩子之间的潜在矛盾。
因此,处于这种培养模式的孩子,逐渐形成了一种约束意识(Sense of Constraint)。
两种模式各有利弊
第一种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在学校环境中感到自信,面对陌生人不卑不亢,讲话时会看着对方的眼睛,也会主动握手。这些孩子在日常学习中,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们从小习惯了与成人讨论,也能够主动表达不同的观点,甚至据理力争。
而在第二种模式下长大的孩子,社会适应性比较差。在进入学校中,会与他人有距离感,习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安排,有种受约束,不自在的感觉。而且,由于他们在家接受的大多是命令式的口吻,谈判能力和质疑能力没有得以充分发挥,不懂得据理力争,也没有向成人提要求的意识。
但是作者坚持,无论是协作培养的方法,还是放养的方式,并非都没有瑕疵,两种模式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第一种模式下长大的孩子,经常表现出一种筋疲力尽的状态,因为有太多的活动和兴趣班,日常生活被塞得满满当当。这类孩子会被娇惯,优越感十足,自理能力比较差,也会与兄弟姐妹之间的争抢。而另一边的孩子比较自由,抱怨少,懂得如何自我娱乐,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也比较强,拥有无穷的精力,与大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让孩子收获充实、快乐的人生
分析完这两种模式之后,可以看出家长传递给孩子的精神资本,远比经济资本更重要。抛开金钱,孩子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影响孩子以后成就的两种关键因素。
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能够自信地表达观点,并能给对方留下积极的印象。即使在陌生的环境中,也有着较高的社交能力。作为家长,尊重孩子的意见,鼓励他们作为独特个体的重要性,这样他们从小就具有比较强的自我表达意识。
而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相比于被动地接受权威意见,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能够敢于质疑权威,用自己的思考与对方平等对话。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与自己讨论,可以用问题来回答问题,鼓励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接受自己的指令,服从权威。
鼓励孩子主动思考,并且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这样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会更具适应性,视角独特且能发挥所长,减少环境对自己的约束性。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可以融入日常的普通生活中,而并非一定要用金钱来铺就。
当然,在看到两种模式下孩子的幸福指数,这对家长们也有一定的启示。如何平衡孩子的成就与幸福指数呢?很多情况下,压力大的孩子往往是因为过于忙碌,参加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活动,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这样对家长来说,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要考虑对方的兴趣所在和接受能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的,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适度而行,耐心地静待花开。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没有什么完美的教育模式,如果真正希望子女走得更远、过得更好,就要着眼长远,重视能力的培养,而非金钱的投入。同时,要结合孩子的身心条件,多一些耐心,让孩子在收获能力的同时,也拥有快乐的童年。
来源: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