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星期四

大马华族之缘起



虽然,众人皆知,东南亚华族皆来自中国,只是对于具体的祖籍地,则有许多人不甚了解。根据华族史专家巴素(Victor Purcell),在1957年马来亚的总人口是约627万,其中马来族占约49.8%;华族占37.2 % , 印族占11.3 % , 其他1.8%。

在37.2%的华族中(约233万)若按各方言群来分类则是:福建人占31.7%、客家人2 1 . 8%、广东人2 1 . 7%、潮州人12.1%、海南人5.3%、广西人3%、福州人2%,以及其他约2.4%。

之后的发展趋势则是福建人占比递增,其他方言群递减,这倒是个有趣的变化。其实精准地说,这个分类中的福建人与广东人的习惯用语太过笼统,因为福建省与广东省均有多种方言群,故福建人或广东人应只是一种便利的统称。对华族的族情有研究的人均知道,福建与广东省均有多种方言群,且各有各的社团组织。

广东与福建

比方说,在2002年成立的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中,便有7个地缘组织,即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其团体会员超过190个;广东会馆联合会,会员42个;客家公会联合会,有79个会员;海南会馆联合会,74个;潮州公会联合会,58个;广西总会43个,及三江总会,5个会员。

虽然,绝大部份华族来自广东与福建两省,可华族的地缘性社团不止两个,而是7个以上,如福州人便有多个自己的地缘性社团。之所以,在于福建与广东均有多个府,而每个府下又有多个县、市及更下级的乡、镇、村等。以福建省为例,在清朝时(1644-1911),其行政区划便有福宁府、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永春州、龙岩府等。而这些不同地区的人群,也多拥有本族的方言,如福州人虽是福建的住民,可却操非福州人听不懂的福州方言。此外福建省内也有不少客家人。

精准地说,本国的所谓福建人,应为闽南人较贴切;因为福建省有一条闽江,世居于闽江以东的可称之为闽东人,而世居于闽南江南部的住民,则称为闽南人。在台湾,我们这里所谓的福建人,一般被称为闽南人,而不是福建人,以区别于来自福建省的其他方言群,如客家人、福州人、兴化人等。

就大马的闽南人而言,他们多来自漳州府、泉州市、永春州等,其下则有分区如泉州市下有同安、惠安、南安、安溪、晋江等,这些分区也多有自己的地缘社团,如南安会馆、普江会馆等。在国民政府时期(1912-1949)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这些行政区划也有所调整,有者甚至换了名称,如漳州府下的海澄,便已改称为龙海市。东马的华族中,漳州人与泉州人是最早到的。

同理,广东省下,也有多个府,如广州府、嘉应府、惠州府、高州府、潮州府等。其中,许多大马的客家人来自嘉应府与惠州人。他们操的客家方言与广州话或广府话是不同的。实则,客家方言中还另有小分类。此外,潮州人也有其与广府话不同的潮州方言。据此而言,广东省至少有3大方言群,即广府话、客家话与潮州话。

伸言之,广府话只是广东3大方言中的一种。从语言关系来看,闽南语、潮州语与海南语有很高的相关性,其主要差别在于声调。

在20世纪新式学校出现之前,各方言群间是有语言沟通问题的,也就是需要有人翻译才可。进而言之,中国的汉族本身也有多种汉语语系的分类,如除了普通话(华语或旧时称为官话)还有吴语、湘语、客语、闽语、粤语(即广东话)等。据此而论,汉族本身也非铁板一块而是多元一体的。

大马华族一体感高

同理,大马华族虽有多种多样的方言群,只是由于华语的普及,以及大马的特定国情所致,大马华族的一体感倒是颇高的,本来华族内部还有英校生与华校生之别,可自1980年代以来,有超过90%的华族把子女送入华小,这就使得不同方言群间,不再有沟通障碍,即便华族内部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者,如有9.5%是基督教徒,约1%是穆斯林,可大体上无碍身为华族的一体感。

之所以,在相当程度上,也与我国一意孤行搞土著对非土著,穆斯林对非穆斯林的二分法有关,且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政策也致成了反效果。

从维系华族同类意识的角度看,华族一贯用华姓华名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从文化的角度看华姓华名,也使华族觉得他们与中华文化是汉脉相连或语脉相承。就马来族而言,则是他们的宗教信仰,使他们觉得与伊斯兰世界教脉相连。这也是人之常情,无谓对此节外生枝作文章。因为文化、语言、宗教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可区别对待而不必一元化。

追究起来,可以发现,华族的姓如赵、钱、孙、李等绝大多数源自中原地带,也就是源自中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峡西等地,而很少源自南部。伸言之,南部汉族祖籍也源自北方中原一带,他们多是在历次的动乱中被迫移居南方。其中,当然也有很大比例与南方的民族通婚。

大马的华族也是主要因中国天灾人祸,而到南洋谋生或避难,可在大马自19世纪以来的华族(当时应是华侨)倒是少与马来(西)亚的土著通婚。这不仅仅是宗教的因素。也与20世纪以来,有大量女性也跟著下南洋有关。这使本国华族自20世纪以来便多是土生长的本土华族。

姓氏强化宗亲意识

华族的姓氏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华族的宗亲意识,进而出现了不少宗亲会。这类血缘社团也与地缘、业缘、学缘(校友会)或神缘(宗教)社团一样,成了华社的主要支柱之一。可以说五缘这五条纽带,也是华社基本的结社原则,即依据这五缘来组成守望相助的自愿组织。

在2010年,这些血缘、姓氏或依据历史典故结缘的社团,还成立了马来西亚姓氏总会(宗亲总会)这些个别的姓氏或宗亲会,也常搞跨国性联谊会,以促进同姓同宗的跨国情谊,如林氏或黄氏世界恳亲大会。这20多年来,大马华族的五缘社团也常搞跨国性的广结善缘的活动,自有助于大马与世界各地区的商业互通有无或非商业性的各类交流。

大马做为一个多元语文、民族宗教的国家,确也应善用其文化资源,多发挥MIC作用,即多与中东、印度与中国来往,广结善缘,创造共存共荣共赢的结缘(而非绝缘)体。


来源:东方日报 2019年11月17日
孙和声 (时事评论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