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沙巴州政府在9月8日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成为了第五个承认统考的州属。联邦政府“承认统考”再一次成为国内各阶层所关注的焦点。
然而,许多民众对于承认统考的课题只是一味希望希盟可以尽快承认统考,却对统考及独中的地位、未来没有多方面的考量。而一些友族,则是大力反对承认统考,认为这是危害国家教育体系的决策。
承认统考,是因为我们都希望独中生有机会进入公立大专就读,还是希望他们可以担任公务员?还是,其实我们只是想透过法理上承认统考,寻求心灵的慰藉,借此证明华教及华社的“胜利”而已?
以下为几个笔者在承认统考议题上,认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的几个观点:
1)我们是追求法理上的承认,还是实际上的承认?
独立中学的由来,不就是因为一些寻求自立自强,害怕华教变质而坚持华教课纲及运作上,独立于国民教育的华教先贤所发动的吗?
70年代的华社先贤,自发性举办筹款活动帮助独中渡过经济难关,才有今天的独中。而当初的先贤及宣布不改制的中学,难道不知道后果是独中生“可能”没办法就读公立大学、甚至担任公务员吗?其实,独中生本来就有心理准备不打算就读公立大专及公务员,而是就读私立大专或外国大学,又或者直接在私人企业就业。
如果寻求承认统考是追求国家承认,这岂非与先贤理念背道而驰?
2)缺乏社会共识
谈到社会共识,许多国民都还习惯使用族群角度来看待社会课题。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少数没有透过同化政策巩固国民团结的国家。反观新加坡、印尼、泰国等都经历过这些政策的影响,所以在语言文化上相对大马更有同质性,社会共识也相对稳固。
同时,大马各族群多少对彼此存有刻板印象、偏见及歧视的态度。在政治人物的煽动下。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样下去,各族群只会越来越缺乏对话空间,所谓的“社会共识”只会逐渐沦为一种宣言或口号。
“Satu Malaysia” 就是最完美的例子。
以统考课题而言,笔者认识许多独中生其实不谙流利的马来语及英语。在没有认识许多异族朋友的情况下,只能使用“华人”的角度来看待国家政策及承认统考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单轨制独中最为明显。另一边厢,马来民族主义者则谴责华教团体“华文沙文主义”,只重视华文而漠视马来文作为国语的地位。
其实,双方都有许多沟通及对话空间,来消除彼此的误解与盲点,但基于政治利益考量,这种跨族群跨领域的对话除了知识分子及学术圈以外,似乎屈指可数。
但一些例子是值得分享的:
沙巴的华教,是全马土著学生比例最高的州属。
因此,在沙巴有许多在独中就学的马来人及原住民拥有谙流利中文的能力,而华裔学生的马来文及英文程度也相对出色。沙巴9间独中除了采用双轨制教学以外,统考数理科皆采用英语为媒介语,部分独中也积极招收国际生并开设初级华文班,让更多非华裔学生接触及应用华文华语。
这样的政策在沙巴大大降低了独中以族群及语群划分的刻板印象,间接证明了为什么东马在承认统考、设立中文路牌、阅读马来文圣经是没问题的。沙巴的多元社会共识,相对西马而言更稳固包容,沙巴华教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独中学术独立性的忧虑
统考被承认后,对学术独立所带来的帮助或副作用,究竟有多大?承认后的课程内容编写及编辑权,依然是董总吗?还是政府有干预统考课纲的权利?
举例而言,历史科目的诠释,是当权者及各民族主义者耿耿于怀的课题。
历史的诠释角度会影响学生思想,以致于对国家及民族认同产生不同的认知。SPM里对马来西亚的诠释与高中统考不同,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政府承认统考还要附加“SPM历史科及格”的条件了。笔者认为,这并没有绝对对错:谁是掌权者,谁就拥有历史。
但这种“学术自主权”,对于独中现况而言岂不是个优势吗?在积极争取承认统考的同时,我们应该也要保持警觉,确保统考的学术自主权不会因此被降级或被干预,才能够延续独中教育的专业水平与精神。
4)民主制度底下,可被改变的教育制度
马来西亚2018年迎来第一次政党轮替,而希望联盟政府接手政府一年多,盟党间许多政策制定与内部斗争情况日渐出现歧异。而人民,就只能够等待“圣经希望宣言”慢慢被落实。
但笔者比较想讨论的,是如果这一届希望联盟政府不管有无条件承认了统考,到了下一次的改朝换代以后,统考的地位甚至合法性会否被威胁?
在民主制度下,再次改朝换代是绝对有可能发生的。
假设政府有了对统考的干预权,意味着下一次的改朝换代新政府可能有权力更改独中课纲或再次不承认统考地位,或强迫现有独中(再次)改制成为政府中学,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时候,大家应该会想念当初那个学术独立的独中统考。“承认统考”,反而就此成为大马华教的历史遗憾。
承认统考前,应该反思“为何”承认、“如何”承认、承认后“如何”。
笔者希望政府、民间、族群间可以对承认统考一事有更深一层的思考及讨论。笔者对于国、州政府承认统考一事仍抱持观望的态度。即使如此,笔者希望社会大众及各族群看见华文教育对于马来西亚各领域的贡献,而不是以族群或语言的角度思考教育。
而身为独中生的我们,即便我们就读公立体制外的独立中学,不能就此与“国家不认同”划上等号,进而“不认同国家”。反而独中的自立自强,让我们努力去证明独中对国家的贡献,坚持独中的学术独立,也更要努力进行跨族群的对话。从自身做起,才能够有效破除各阶层对于统考的迷思与盲点,共同建立以培养学术为前提的社会共识,一同呼吁政府公开大方、无后顾之忧地承认统考。
作者 : 周兆鸿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19-11-0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