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向来被看成是台湾"最好"的大学,但是在世界排名中却一路下滑。
(注:本文不代表BBC观点和立场)
一所大学选校长的过程道出了台湾高等教育现在面临急需改革的困境,但是如何着手却是一个全面性的问题。
这次遴选校长的是被看成"领头羊"、简称台大的国立台湾大学,该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名列第155,但是一度进入前百名,前任校长因为涉及论文作假的丑闻而辞职,因此遴选新任校长,但是却引出了台湾的大学逐渐落后于对岸的反思。
排名落后
台大在1945年之前的日本时代是台北帝国大学,不但是台湾的第一所大学也可以说是台湾录取门槛最高的大学,但是按照《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的世界排名,则是远远落后在排名27的北京大学、排名30的清华大学、排名116的复旦大学、排名132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与香港相比,香港大学排名40、香港科技大学排名44、香港中文大学排名58、香港城市大学排名119,也就是说台大在两岸三地大学中的世界排名是属于后段班,台湾的大学排名都在两百名之后,这对台湾的教育界发出了警号,因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到中国或者香港的知名大学就读。
也许有些人会质疑,这个排名重要吗?或者这个排名"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从台大的反应来看,他们还是相当在意的,而且明白地指出,这不只是台大的问题,更是整个台湾高等教育制度的问题。
投资不足
台湾的高等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呢?根据媒体的报导,对排名"全面倒"的现象,台大的代理校长郭大维形容台湾的高等教育已经到了"强弩之末"、"顶级大学面临崩解"的地步,认为台湾应该参考他所谓先进国家的教育必然分类。
郭大维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在1980年代,要进入台湾的大学被形容是"挤窄门",因为总共只有大约40所学校、不到100个招生科系,但是现在的台湾总共有将近150所大学,各式各样的招生科系已经几乎是难以计数。
100多所大学来分食有限的教育资源,其结果就是大学教员的薪资偏低,一个台湾公立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助理教授,税前月薪是 65000新台币(折合14444元人民币、2150美元、 18055港元)。
教员薪资偏低的结果就是许多具有博士学位的学者寻求转到中国和香港的学校任教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台湾的高等教育在每个学生的投资上也偏低。从各校的经费来统计,台大的学生每年每人成本是50万元新台币大约就是11.5万人民币,但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每年每人成本是35万元人民币、大约是150万新台币。
高教目的
资源相对算是比较多的台大,每年的经费都在减少,其他的学校面临的问题就更为严重。雪上加霜的是台湾"少子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加上"名校效应",一些当年从专科技术学校改制的科技大学甚至面临了招不到学生的窘境。
有的学校是采取和其他学校合并的做法,有的学校则是"退场",讲白了就是"关门",虽然看起来是所谓的"市场淘汰机制",但是也突显了现行的台湾高等教育体制有改革的必要。
一些大学设立了不少科系,但是本科毕业之后却无法进一步修读更高学历,因为这些科系可以说是台湾独一无二的,例如前几年因为立法院的外岛"博弈条款",有些大学就设立了和"博弈"相关的科系,但是因为迄今没有一个离外岛通过"博弈条款",所以就读学生毕业之后也无法从事相关行业。
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或许只是相对来讲的少数学生,但是教育资源也就无法有效投资和回收,原本可以运用在其他和高等教育有关项目的资源就成了教育部官员口中的"浪费" 。
一个大学可以不在乎这个世界排名,因为大学的核心还是在教育和养成人才,但是当教育和养成人才出现问题的时候,教育体制很可能就是到了需要改革的地步,这也许是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文章来自BBC中文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