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哈末达祖丁(Mohamad Tajuddin Mohamad Rasdi) 是思特雅大学(UCSI)的建筑学与建筑环境系教授,惟他也经常针对时事提出观点。
他昨日于《马来西亚前锋报》发表评论文章,质疑伊党、巫统以及某些马来及伊斯兰学者的反对理据。
他指出,自己近期出席了“统考政策工作小组”所举办的论坛,聆听了这些“马来人”热烈发表反对统考的意见,而他整理为“四大借口”,并依序提出质疑。
惟他在文中强调,自己并无反对或支持承认统考的特定立场。
一、担忧马来文被边缘?
“第一个反对统考的借口是,宪法及马来西亚的教育系统已设定‘马来文是传递知识的语言’,而统考制度忽略了马来文。他们认为,统考制度不仅使用华语作为知识传递的语言,且统考的马来文课纲过于浅薄。”
达祖丁指出,事实上,国内大部分的大专学府都使用英文为教学媒介语,且学术作品也以英文为主。“为什那么这些马来人高高地抬举马来文,但马来文在国立大专院校却是次要地位呢?”
他接着解释,由于大学都渴望提升排名,因此学术研究多使用英语。不仅如此,由于大学希望透过招揽外籍学生赚取学费,因此教学媒介语选择采用英语。
同时,他也指出,马哈迪在前朝时期推行数理英化也影响了本地国立大学。“除了少数科目,例如马来西亚研究、宗教研究、伊斯兰文明与亚洲文明(TITAS)等等,其他的课程都是用英语教学。就连玛拉工艺大学(UiTM)也边缘化马来文,怎么会这样?”
二、只能以SPM进入大学?
达祖丁接着指出,反对统考者经常提出的第二个反对理由是:学生应该以大马教育文凭(SPM)进入本地国立大学。
“不过,各位你们知道吗?其实,国立大学允许外籍学生入学。这些来自伊朗、叙利亚、也门、非洲的学生哪里来的SPM?为什么这些考取统考文凭的巫华印裔国民不能进入国立大学,而这些阿拉伯及非洲国家的孩子却可以呢?”
他点出,统考学生来自各个族群,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同样每年纳税支付国立大学讲师的薪水,惟他们的孩子却被拒于国立大学的门外。“有句马来谚语说 ‘哺育着森林里的猴子,却让自己的孩子饿死’。”
他续说,每年参与统考的有上万国民,人民应该为这些“马来西亚孩子”的命运着想,而非仅照顾外籍学生来提升排名和赚取学费。
三、国文有助国民团结?
达祖丁认为,反对承认统考者经常提出的第三个理由是:国文乃是团结国民的重要基石。“我听到这种理由时,大笑了出来。”
“其实,团结需要的是相互容忍及尊重,还有抱持善意及互助的精神,不完全跟语言有关,更多是需要开放的心胸及谦虚的态度。”
“不论你用什么语言,狭隘的心胸和傲慢的态度才会破坏国民和谐。”
四、统考历史科太浅?
达祖丁提出,反对者也经常诟病统考的历史课纲,惟他认为统考历史课纲实际上更具国际观,因为统考历史课纲学习的范围包括中国历史、西方历史及马来西亚历史。
“我们希望孩子只在马来西亚工作生活,或是我们希望他们有机会在全球崭露头角?国立学校的历史课至专注自己的国家,这种制度对于30年前的马来西亚人或许很好。统考制度之中,除了在扎根本土,提供了接触全球的机会。”
“在这个通讯科技发达的年代,孩子们生活在全球化及网路时代。他们需要的各种文化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我们不应该以‘语言斗争’的情绪,阻碍孩子的教育改革及发展。”
教育部所成立的“ 统考政策工作小组”主席邱武英今年3月曾透露,该小组将会晤各组织机构、政党、个人及学者,并在今年7月底向内阁提呈研究报告及相关建议。
来源:当今大马 2019年7月12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