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6日星期二

陈锦松:爱与体罚教育争议难休


体罚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方式,常引发争议,当 “爱的教育” 越来越难成为教育主要目标时,各种体罚的合理性似乎变得理直气壮。


以前的孩子或许比现在的孩子容易教,班级里老师可以一个口令学生一个动作,现在的孩子却是一个口令数十个动作。今天孩子面对太多的外在诱惑,而双薪家庭的普遍存在,让很多孩子在家庭女佣的“教育”下成长,真正在父母关爱下的 “家庭教育” 几乎是缺席的。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方对孩子的成长过程至关重要,但今天是家长责备老师 “鞭打” 学生,而老师则 “怪罪” 家长没有把孩子教好,而社会的复杂与安全网 “失效”,导致孩子 “无所适从”。

7月3日副首相旺阿兹莎指出,根据接获的投报,2011年至今年5月,共发生1万5042宗儿童及青少年失踪案。其中97.6%或1万4679宗失踪者已被寻回,而363宗杳无音讯。失踪的原因包括青少年和儿童想要寻求自由、受朋友和情人影响、家庭争执和缺少关注,及无心向学等。

“居所”不足构成一个家


这是个惊人数字,显示我们的教育出现 “大问题”,青少年选择离开家庭或学校,以 “不告而别” 来表达对家庭与学校的 “抗议”。





很多家长不了解 “家” 的定义,他们以为给孩子一个 “居所” 就足矣,而不知道 “家” 不单是个“居所”,而是一个人寻求 “温暖、安身、庇护”的场所,如果一个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被人欺负、受他人侮辱,而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疏导、安慰,而在学校永远被老师视为 “坏” 孩子,体罚成为 “家常便饭”,那你认为这个孩子的心灵还有安身立命之处吗?

我在南方大学学院任职时,曾亲睹一个预科班的学生从校园内一座12层的感恩大楼上一坠而下,当场血流满地,当时还有许多学生在现场围观,目睹者无不悲痛流泪。一个青春生命的陨落,有多少人去关心孩子内心的成长历程与彷徨失措?

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是不容易的。老师的职责当然希望把孩子教育成人成才,但教育过程的复杂、多元与多变或许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很好适应。最普遍的说辞是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是有情绪的,社会对老师的要求太 “苛刻”,老师将难以承受。

对孩子教育的方式要 “有效” 管理不得不用藤条,显然是以为让孩子受一定的皮肉之痛,他们才能被驯服。就像马戏团园里的驯兽师必须手拿长鞭来威慑老是乱窜的动物。

暴力教育会恶性循环


藤鞭是否是有效的教育,经常是见仁见智。“虎妈式教育” 方式曾引发热议,祖籍中国福建的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自称 “采用咒骂、威胁、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著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结果两个女儿成就卓越,都进了名校。




这种方式与东方的严父出孝子如出一辙,必须要严格,孩子才能 “有效” 成才,但却与西方的教育方式背道而驰,西方教育观念普遍认为,让孩子有自己更多的自主发展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虎妈式教育的是与非、好与坏、优与劣,东西方教育学者曾展开大论战,莫衷一是。

体罚与爱的教育方式,何者为优,几乎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律,毕竟每个孩子的性格、心理、生理、认知、成长环境及家庭背景都不一样,没有一个通行无阻的完美方式,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也需要老师的鼓励,一个从小在谩骂声中长大的孩子,将来绝难成为一个温良敦厚的成人,每次读到家暴的发生,通常可以窥探到施暴者的成长经历离不开暴力的 “熏陶”。

教育的矛盾是我们一方面鼓励孩子拒绝暴力,但当老师对孩子进行伤痕累累的 “暴力” 体罚时,其实他们并没有提供良好的 “身教”,当他们洋洋得意以为这是有效的教育方式,但却忽略这可能是孩子长大后的 “暴力” 培养。

警方的数据显示,我国家暴投报逐年增加,分别是在2002年为2755宗,2010年3173宗,2013年4123宗,2014年为4807宗,2015年5014宗,12年里增长了将近1倍,这还没计算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没报案的受害者。2015年的统计显示,平均1天有13名女性受到家暴侵害,包括精神与身体的虐待等。这代表了什么,又传递了什么对教育有意义的讯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刻思考。




体罚偏离教育本质


数十年前,我就读的华小,更亲眼目睹一位老师让一个没有交作业的学生脱掉校裤,裸露生殖器官在学校的走廊罚站,试想这个孩子长大后,会有多大的羞辱与阴影陪著他长大成人,而老师的所谓体罚或 “恶行” 又是如何把学生的人格彻底给扭曲。我们能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但也必须看清老师 “误导式” 的体罚教育如何埋葬孩子的前途。

教育不是单行线,我也看过一所号称所谓的国际学校不断强调藤鞭教育,但老师在下手体罚学生前,总是呼呼喝喝、谩骂侮辱,尽失师尊,而不知道体罚要让学生“心服”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

老师也有情绪,不应成为过度体罚学生的借口。爱的教育永远是教育的目的,如果一味强调体罚的 “伟大”,其实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质与人本的终极关怀。

多年前我曾担任教总出版的《教育天地》双月刊及《孩子》双月刊主编,有机会接触家长与老师,理解双方对孩子期待是一致的,但对孩子管教与爱的方式却出现明显的差异。当我们看到父母因孩子遭体罚受伤向警方报案时,表面看来不应 “鼓励”,但我们也必须提醒老师真要下手进行体罚时,是否也该想想孩子的父母心里淌著的血。





来源:
东方日报 2019年07月16日
• 质正皓然 • 评论: 陈锦松

前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中央艺术学院及韩新传播学院讲师、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现任城市大学国际处总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