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1日星期一

练珊恩【 “创新”是变通还是取巧?】

小编: 所谓创新,就是不断的掰,不断的拖,直到下一届大选。




独中统考特别委员会上周到国会与朝野议员进行交流后,主席说该会必须以创新方式,为这个在我国纷纷扰扰超过40年的课题提出方案。虽然希盟政府的竞选宣言是承诺让统考生只需以考单科的方式,获得SPM国文优等,就能以统考成绩进入公立大学,但是希盟“意料之外”地执政后,才发现兑现承诺的难处,不仅是学术上、技术上的问题,还要确保最终决定不会引起各族人民过于激烈的情绪反应。

我国的多源流教育,无论是小学阶段的国小、华小、淡小,还是中学阶段的国中、华中和独中,有时被指是我国独有的优势,有时却被视为是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对国家教育构成挑战。就如教长日前在德国发表演讲时,向外国人分享我国多元的特性,以及维持各族和谐的成就,并强调教育在这过程中,为整体社会和谐打下稳固基础。同时,在他也现身出席的马来人尊严大会上,马来亚大学校长说:“教育界如今备受挑战,国家教育(被迫)与以种族为基础的教育竞争。马来语不再是支柱,国家教育理念已受到挑战。”虽然每个人对此言论有不同见解,但是无可否认,许多大马人民都处在这样的拉锯中。

在独中统考课题上,有者认为独中生也是马来西亚培养出来的孩子,为什么公立大学不能接受统考生以统考成绩申请入学,却接受外国学生以不是SPM或STPM的成绩就读?就如独中统考特委会主席所说,我国教育制度将统考生视为“继子”,将其排除在体制外,进而使优秀人才外流。另一方面也有者说,独中当初选择留在国家教育体系外,为什么现在又要要求公立大学收取独中生,而且这样会对国中和华中生不公平。在这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下,加上华社对政府兑现此承诺的热切期盼,以及国内日益升温的种族主义气氛,独中统考特委会真的只能以“创新”突围,毕竟竞选宣言不是圣经,不是吗?

根据媒体报道,独中统考特委会在进行研究工作时发现,国外一些承认统考文凭的大学,也不完全接受学生以统考成绩进入所有科系,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不接受以统考成绩申请进入医学系,剑桥大学则不能报读历史学系等。虽然该会主席强调这只是其中一项研究发现,但是不排除政府最终会以这种设下一些限制的“创新”方式,来兑现承认统考文凭的承诺。另外主席也提及为所有非政府考试文凭持有者制定入学试,以解决所谓学术水平不达标,以及对外国学生和独中生厚此薄彼的公平问题。

可以理解希盟政府在制定竞选宣言是没想过能实现改朝换待,因此不仅把馅饼画得很大,还敲锣打鼓地把话说得很满,说承认统考只需SPM国文优等这一条件。然而执政后,不管是废除过路费、让未达4000令吉月薪者延迟偿还高教基金贷款,还是各部门在推动政策时,都因钱不够的问题,而推出许多创新的变通方案。以教育部为例,无论是推动高教与公立大学的发展进步,还是兴建新学校,该部都趋向政企伙伴合作方式,以借助私人界的财力加强教育发展。然而,在承认统考文凭这项不涉及金钱的课题上,若政府最终设下更多额外条件与约束,或许也是在困境中创新的变通方式,但是人民对此取巧的承诺兑现,难免会有更深被忽悠,甚至是欺骗的感觉。

作者 : 练珊恩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19-10-2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