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為入读明年初中一的新生举办入学考试。当天早上一共有561名学生登记,远超出我们可容纳的名额。虽然人数比较往年的七百多人少了一百多人,但是我们都以平常心看待,因為这既是一个预料中正常的反应,而且配合时宜,这也是不稀奇的现实。
為新生办理入学考试,已经是每一年例行的公事。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因為每一年报名就读的新生远比学校能够提供的名额多出逾40%。成绩不强的六年级小学生要突围,是要很认真作好準备的。对於他们这些学生,入读华文独中是最恰当的选择。通过母语教育,他们才能看见世界的宽大多姿采。偏偏这一批学生是最早被淘汰的牺牲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很现实的生存规则,是残忍的。
同样的,华文独中也是一样生存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不要以為独中一定风调雨顺,其实前面的惊涛骇浪是随时凸现的。
一批有识之士提出搬迁
如果我们稍微花一点心思,就不难发现就读华文独中的人数在减少中。其中涵盖了几个因素:一、华人年轻人逐渐少子化。这是无可避免的,生活压力大,考虑到教育费和生活费,一般只敢生两个;二、人口外移。年轻人长大了,工作范围也不再是原来的故乡;三、新建的学校也环绕着新住宅区建立起来。没有坚持的年轻父母随遇而安,孩子也被安置在住家附近的学校就读;四、政策放鬆。不少私立中学如雨后春笋般冒起,吸引了年轻夫妇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就读。国际学校虽然学费十倍高昂,并没有吓走年轻夫妇,因為他们都有能力支付。只要教学环境良好,他们寧愿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因為他们使用的是英语媒介。这是原因之四。因此,不少学校都朝向英语教学,考的也是剑桥的IGCST,统考已经不在排行榜之内。
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一些独中人数萎缩,变成微型学校不是奇事。到时候将如何处理呢?
环境如果到了一个很艰辛的地步,也许要电子化教育的传授也不一定,老师与学生只有在虚拟的空间教导及回应。那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看见的发展。至於一些独中学生人数每况愈下,早已经有一批有识之士提出搬迁独中。这是可行之方案,只是由於复杂的原因,暂时行不通,假以时日也许不得不改变,好像霹靂州的哈古乐微型华小搬迁进入八达岭,换了名字為李深静华小,人数暴增,是準确的决定。
华文独中能否如此改变呢?
来源:
光明日报/评论 2019/10/16
作者:小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