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1日星期一

【学习现场】走入知行合一,教育还能更精彩!



行知学校师生们常用五指叉开的打招呼手势—— 陶娃手势。

在中国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学校的孩子们,踩着轻快脚步,在大自然中体验教学活动、亲手种植等他们在劳动中学习成长。

在这里完全感受不到沉甸甸的学习步伐,以大自然为教室,让学生在做中学,成为行知合一的自主学习者,拥有自信、自主与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此,你可实在地体会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看见教育如何跟生活及社会紧扣联系。

由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承办“嘉庚教育大讲堂”,推动以“回归教育.对话未来”为题的全国巡回演讲,率先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暨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登场,透过主题分享带给教师们与教育工作者无限教育震撼与感动。



走进偏乡为教育播种

杨瑞清在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学院求学,深受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及“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精神感召。读书期间,他燃起满腔青春的梦想、理想与激情,坚持到最偏远的穷乡僻壤办学,创办自己的“行知小学”。从晓庄师范毕业,杨瑞清面临人生第一次抉择——在城乡之间,他选择了回乡服务。

当年,杨瑞清在市浦县五里村小学落地教学。时隔38年后,这所简陋的破教室、环境不佳、师资素质低落的学校,经已拓展成300亩地的校园,以“行知教育集团”命名,把周围的学校、中小学合并在一起,并建立行知教育书院,推动教育发展。

为人朴实真诚、脸带浅浅微笑且谦虚的杨瑞清,轻声细语地叙说自己“十年磨一剑、二十年结硕果、三十年出奇迹” ,大胆地实践创新改革农村教育的艰辛办学历程,是为了让农村孩子快乐学习与成长、成人及成才。



“行知教育理念与我国华文教育的改革”交流会,出席者和杨瑞清合照。

教育改革回归生命原点

五里村小学得以经营、建设与发展,并实现了杨瑞清“让农民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梦想,靠的是“联合”力量——联合村民、大自然、教专、国际联合等资源;促使学校转型再转型,后期学校发展变化,引起政府关注及投入资金。2011年,在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学校核心概念调整,称为“行知教育”,一直至今,依然不停地茁壮成长。

杨瑞清校长分享道,“我们利用大自然丰富的资源作为课程资源,提供孩子生活体验的学习;接待学生到农民家,体验乡村生活;还有让外国孩子浸儒研学中华文化等。”

“人文教育的真正敌人,是功利教育,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只为分数、名次、考上大学和找份好工作的教育学习,格局太小,会带来伤害。”杨瑞清希望“教育要回归教育”。面对瞬息万变的数码时代,世界各地都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与反思,以重塑中小学教育。

以现今角度来看,学生免不了要应付考试,那该怎样推动教育改革?杨瑞清认为,若要推动变革,要以自己的生命变革为主,自身的教育为点,自身的成长为点。他娓娓道来,身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及引导孩子们成为更好的人;他用温和的口吻说,现今教育的改革点,需要回到原点,而原点是“生命”。

董总执行长梁胜义(中)在主持校长交流会时,提问:孩子们对教育的要求不一样,如何做到平衡,回到教育初心?左为副执行长(总务处)钟伟前,右为副执行长(学务处)曾庆方。


花苞心态学会赏识

我们清楚了解教育的最大功能,在于培育人,也就是要面对生命个体。行知教育是以“关怀生命、关怀生长、关心生态、关切生机”为建构爱与关怀的教育。杨瑞清解释,生命很重要的特征是“生长”,生命的生长,需要“生态”;“生命”长得好不好、“生态”适不适合,我们看它的状态——赋有“生机”。然而,人们关切“生机”更多的是从目标设定、评价的设计和角度来切入。

他接着说,每一棵生命都是独一无二,每一棵“生态”空间是有限的,但权利最大。我们的教育生态,是不是能够适应这样的生命需求?杨瑞清阐明,以什么评价作为“生命”衡量标准才是关键。

像我们要的教育应该是“关注生长的教育”,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而生命的生长是有次序的、有程序的,有过程的;若你觉得这花苞开得缓慢,索性拔苗助长,那便是教育观有问题。简而言之,我们要用“花苞心态”来看待学生,各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学习能力有快慢之分,若能实践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或用“赏识”的视角帮助或善待成长程度不同的孩子,孩子才能身心舒展、更有自信,创造更大的学习成效。



杨瑞清校长说,校训“还能更精彩”的潜台词是已经不错了,要给自己鼓励,不能停在那儿自大。

行知合一学会成长

农村教育常面临教师流失、师资素质的问题,杨瑞清当时用了“联合”方式,使行知小学成为晓庄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作为培训教师骨干、提供教师教育成长的支援;当“成长的速度大于流动的速度”便能解决问题。

杨瑞清校长用笃定的眼神表示,教师的成长主要是学习。我们必须强化两种角色,即“人人都是学习者;人人都是教育者”的概念,自我激励成为终身学习者,并以修好七门功课为准则,即:意义建构、生涯规划、知识管理、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乐于动笔。

我们透过三种实践方式,即: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生命学习。方法是我们用行动落实(去做)、博览群书(提升自己)及向他人学习(最好方法是交友,抓紧时机讨教);最后,以文字记录及梳理学习的体会。

杨瑞清学陶之路不曾改变及动摇过,也因为追随陶行知的理想与教诲,心中不觉得苦,才能不断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这次受邀到马来西亚,他心中倍感温暖,杨瑞清特别心心相惜地说:“办教育的模式,就是找榜样,找朋友;找到陶行知,就以他为榜样。”

他说,我们不能闭门办学,需要开放办学之路,树立校风。他也因2003年结交新朋友的缘故,才慢慢理解,让教育名誉振兴、文化传承,教育怎样引导人去做真人等真理。大家对教育的坚守、探索,对中国文化与改革坚持,激发他更要加强的动力。

纵观现今全球的教育界,大家对于教育的向往,追求着一份理想与憧憬。然而,读书为考试奋斗,绝非国际教育标榜重点之一,因为死读书、背多分的学习机制,是无法关注成长,追求成长。

杨瑞清认为,教育这件事,本来就发生在学校,要教育重新生活化、让孩子拥有更多体验;教育理应回到立德树人的本质上,同时把办学权还给校长,把教学权还给老师,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期许每个孩子都可成为闪亮的一颗星,让教育还能更精彩。

来源:中国报 2019年10月21日
记者: 吴丽萍(特约)//摄影: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提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