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星期日

冯振豪:学生筹款的正负两面

日前妇女部副部长杨巧双指出,让学生公开到外募捐已触犯儿童法令,学校应透过家教协会而非学生来进行筹款。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读这个问题,对杨巧双的说法也是褒贬有理的。




小编摘自网络

首先,学生募捐可以是一项“社会教育”,就像资深的前校长吴建成指出,学生外出筹款是一种让中学生体会社会现实的教育,并非旨在为钱奔波。确实,许多学校,尤其是独中华校,都是游走各地在公共场所向大众募款,这已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能让求学中的学子们确立本身的社会定位,透过这种奔波的机遇接触大众。另外,也能促进学生的爱校精神,让学生们对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有更大的认同与共鸣,像是华文独中都会在校庆前夕召集学生,颁发捐款卡或义卖固本,鼓励他们为校募捐。




捐款透明化

由另一个角度来说,在没有完善机制的监督之下,善款的处理和去向也有隐忧。就如各独中华校的校庆筹款活动,对于华社来说,把钱捐给“华教”完全是凭着“信用”这张精神支票来鼓吹的,我们只能确定捐款是捐给了学校,而不能确定这笔捐款是否被恰当的用在学生福利与校园发展之上。各校董家教没有完备的监督机制说服人们,华社对华教人士也过度放心和信任,假如遇到害群之马借捐款之名作诈骗大众,届时必将成为华教污点,践踏教育的神圣性。

吴建成说的“若政府给钱,学校还需要募款吗?”政府必须面对拨款不公的事实,这是政府要检讨的。当然教育机构(尤其独中华校)理应自我审视捐款是否被妥当使用。



以笔者经验所知,很多独中都强制性先要每名学生垫钱,买下厚厚的校庆固本,间接性逼学生对外兜售,而大部分家庭都是怀着愤懑来消化这些固本,这不啻是一种变相绑架或掠夺。因此,此种举措是否符合社会教育的一部分?这是所有教育机构需要反思的,尤其是独中华校,必透明化捐款的来龙去脉,因为捐款是属于社会的,人人都有知道真相的权利。


来源:中国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