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4日星期六

如何學好歷史 ~ 陳沛錚老師


在談「如何學好歷史」之前,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問你自己願不願意先放下對歷史的偏見,試著改變觀念,重新看待「歷史」這門學科。所以在告訴你讀好歷史的要訣前,我決定先拋出兩個問題來思考----一是何謂「歷史」?二是為何學「歷史」?

* 何謂「歷史」?

讀了超過三年的「歷史」,在你心中,歷史是什麼呢?

別急!不要先看我的解釋,請試著先說出你的答案………

「歷史不就是過去所發生的事嗎?」我想這可能是大部分同學的答案。但是,如果歷史只是過去發生事情的累積、記錄,那麼學歷史只是不斷的背、不斷的記,記了一堆事情又都派不上用場,那不是很無聊嗎!

有一位歷史學家說得很好──「歷史是過去與現在永無休止的對話!」也就是說,歷史應該包含兩層意義,歷史除了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之外,更應該包含了我們對過去事情的了解。所以,學歷史不只是記憶而已,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對歷史的理解、思考、分析、及推論。



* 為何學「歷史」?

了解「歷史」是什麼後,我想聰明的你應該也知道學歷史的目的何在了吧!歷史課最直接的目的是「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才曉得要往哪裡去。」過去和現在並不是對立的,因為現實生活中有著太多的過去。歷史讓你深度思考,突破事情的表象,瞭解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而不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階段。




歷史課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培養學生的能力。歷史是一門知識,可以培養其他知識無法培養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歷史的思維能力──透過對資料理解過去,對於人世社會的紛紜複雜情況具有初步認識的能力,它包括記憶、理解、分析、推證、想像、解釋以及綜合、評價等各種能力。

* 如何學好歷史?

如何讀好歷史,第一步就是要對症下藥,以下是大考中心對歷史科的研究的一段資料───

我們對學生學習的歷史知識加以探討分類,認為歷史科考試的能力要求可以初分為歷史事實、史學方法、史料解析、歷史解釋和文字表述。這五類不是各自獨立,而是有相當多重疊的地方,每一類中還可以再分出若干小類。五類目標包含各種能力,如:記憶、分析、推證、想像、表達等等,不是某類目標只測某種能力,而是一類目標往往可以測試多種能力。

一、 歷史事實

1過去重要的事件、人物、制度與學說等。

2.過去某一時代在政治、社會、經濟、思想方面的重要特色。

二、 史學方法

1.能辨別過去與現在的不同,不能用現在的觀念認識過去。

2.能辨別事實與解釋的不同,不能將解釋視為事實。

3.能了解蒐集資料的基本要求。

三、 史料解析

1.能辨別原始史料與第二手史料的主要不同。

2.能分析出史料中的主要概念。

3.能將史料中的重要概念配合自己的歷史知識,作出完整的歷史敘述。

四、 歷史解釋

1.能指出歷史事實中的因果關係。

2.能說明歷史事實的概念與意義。

3.能對事件、人物、制度等做出合理的評論。

五、 文字表述

1.表達準確,邏輯嚴謹。

2.文字通順,段落分明。

看完以上資料,相信你應該開始明白,為何近幾年來指考的歷史科均標總是如此低分,因為大部分同學仍停留在歷史背多分的觀念裡,所以一看到指考的題目就想哭。

那麼究竟該如何培養你的歷史思維能力呢?
一、 課堂三到:耳到:聽明白以確實瞭解;手到:勤做筆記;心到:記住重點。現在高中歷史課本,一共有六個版本,內容頗有差異,所以,現在的歷史教學或考試,著重在同學能否瞭解歷史的重要「觀念」,不是片段的「記憶」,是前因後果、來龍去脈的「理解」。這些觀念的理解、思考,除了課本提供了必要的線索以外,老師課堂上的解說,以及同學們動腦筋的消化吸收,才是學習歷史成功的關鍵。另外,同學常常忽略了課堂筆記的重要性,老師課堂的解說,最好能要求自己勤動筆寫下,因為你日後複習時很可能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二、 自我複習的基本要求:檢驗自己是不是真正「理解」歷史的一個方法,就是當自己閱讀完一段課文後,蓋上課本,試著用「自己的話」簡短說明課文重點,但並不是要你照課本順序大致背出來,因為背完與真正瞭解是有很大差距的。當「理解」的功夫做得紮實,甚至不需要老師找出重點,你自己就可以判斷某一段課文的重要與否。而且,因為許多觀念都可以互相印證,當你懂得「理解」的好處以後,閱讀課文、考題或其他資料都將容易許多。

三、 積極檢討考卷的功夫:許多同學考完試看完考卷分數後往往就把考卷丟在一旁不管,這樣的考試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其實,重視每次考試,絕對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寫考卷時,有任何懷疑或不確定的想法時,請一定要做上記號;檢討考卷時,除了看自己錯的題目外,還要確定你做記號的題目,是否確實了解了。

四、 不要忽略資料的重要性:所有題目都很注重史料與現象之間的聯結,所謂「史料」,包含了表格、地圖、文字敘述(引用小說情節、學者回憶等),合乎歷史就是探究的方法,也是一種解釋。會被認為超難,也就是沒有記憶性的基礎知識題,每一題都需要一些邏輯推理。           





一般認為,先背好基礎知識才能回答高層次的情境題、史料題、表格題,其實二者應是並行不悖的,也就是說多看資料,包含文字、地圖、繪畫、表格……等,才能具備清楚的概念。也許我們平常所讀、所看、所想在考試時並非能夠如實呈現,但因為有思考的訓練過程,在考試時就會冷靜的去做邏輯推理的工作,而不是在背了一堆的人名、地名、前因後果等等,考試時只有無語問蒼天:「為什麼我讀的都沒有考出來?」

五、 提昇自我層次:最後就是鼓勵大家「多讀一些」----培養提升自我閱讀能力,「多想一些」----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分析、推理的能力。多閱讀、多動腦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不只是歷史科,所有科目想要學得好,這兩項功夫是不可少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