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星期四

陈诗蓉: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第一轮的校本评估学习报告册发下来了,有家长看到报告册上出现不同的等级,有人Band 1,有人Band 2,有人Band 3……而开始忧心:是不是该让学生根据等级来分班教学?反映了对于废考这件事,很多人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并不了解改变评价系统的实质意义。






为什么要根据能力分班?有人说可以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美好的教育理想,也是重要的教育原则,但是如果所谓的“材”只是狭隘地指向考试成绩,全靠纸笔测试筛选出来,偏重的是可量化的知识与技能,那分班似乎更倾向于满足“竞争需要”。根据能力分班有助提高教学效果?这得看用什么教育方式,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结果。

在完全由教师主导,以灌输标准答案为主,学生只须被动学习的课堂里,把能力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班,无疑更方便教师“传授”知识,让教学显得“通畅无阻”,也更快速达到目的。但教育不是工业生产,是否也能像工厂一样追求流水线的流畅度,以高速度生产为目标?




焦点放在“超越自己”

我们都习惯给学生排名,也理所当然,不假思索地用成绩来给他们分班,主要因为我们一直以来所使用的统一考试,属于常模参照性质,即透过“人比人”的方式来区分水平,确定个人在群体中的位置。在这种模式下,只能有一个第一名,其他人表现再好也只能居其后,很容易就会有“输”的感觉,不管有意无意,身边同学都会自然成为竞争对手,学习沦为追逐分数,超越别人的竞赛。这样的竞争文化,是否能培养出具有团队精神,能够与他人协商、合作,有能力迎向21世纪挑战的国民?

未来世界无法靠单打独斗来支撑,只懂得读书,但缺乏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孩子很难走得远。校本评估有助淡化存在已久的竞争文化,把焦点从如何超越别人,转向自我挑战,让“超越自己”成为驱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所谓“超越自己”指的是以表现标准为参照点,而不是与别人作比较,透过比较赢过多少人,输多少人来确定自己的水平与位置。

允许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步伐与节奏,往预设目标前进;允许孩子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只有答案标准,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达到所设定的目标就好,不必与别人比较,也不受别人的表现影响,每个人都可以是第一。

有人语言智能发达,有人数理逻辑强,有人擅长运动,有人很会画画……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真正的弱智,并不存在谁比谁强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特长都不一样,无从比较,自然也不必担心会因为水平不同而相互牵制,影响进度。相反应把它当作学习优势,让孩子借此学会尊重个体差异,并善用各自的长处,合作解决问题。




校本评估的重要意义在于尊重生命的多元,让学生拥有更多元的学习环境,得到更多元的表现、发展机会,让个人潜质得到更全面及综合的发展。所谓全面并不是指每一个学生都得按照划一的标准齐头并进,而是希望不同个性,不同潜能,不同志趣的学生都能伸展所长,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这一切仅能从大人改变观念开始,所以改用校本评估不只是评价系统的变化,它是教学改革问题,更是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

来源:东方日报2019年07月04日 • 大题小作 • 评论: 陈诗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