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2日星期二

依士迈街尾的读书声……居銮中华创校 历尽沧桑


已经拆除的依士迈街店屋校舍旧照。
1940年的校景。
1940年的校景。










走进依士迈街的街尾,部分建筑物依旧保持着百年前的模样,远处偶尔传来中华一、二小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和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除此之外,这里在大部分时候总是寂静无声,像是被遗忘在时光中。


若时空倒流到上世纪20年代,就可看到完全不一样的光景。一批热心教育的人士努力奔走,3所学校在这里平地而起,成为本地华文教育起始,继而蓬勃发展30多年,而这里也是当时南来居銮的华裔子弟接受教育的学堂,孕育了这一方水土最早的一批知识分子。

除了巴刹街(俗称后街),依士迈街是居銮最早发展的街道之一。巴刹街和依士迈街沿着火车铁轨建造的2条街道,与周围区域形成当年的商业中心,而依士迈街街尾则成为当时的教育中心,是居銮中华中小学前身3所学校,即华侨学校、培英学校和中华女校第一栋校舍的所在地。


孙福盛:居銮中华学校百年校庆回到依士迈街进行启动仪式,也意味着回顾历史和薪火相传。


孙福盛:居銮中华学校百年校庆回到依士迈街进行启动仪式,也意味着回顾历史和薪火相传。



孙福盛:战后合并定名“中华”


居銮中华中学副董事长孙福盛在百年校庆纪念特刊《世纪钟声》担任主编,他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分享居銮中华中小学在依士迈街的起源和点滴。

居銮中华中学的前身为华侨学校、培英学校和中华女校。其中华侨学校和培英学校分别在1918年和1920年建校。在1925年,华侨学校迁入依士迈街门牌37至40号的校舍;1926年培英学校入驻门牌35和36号(居銮永春公会现址),同年中华女校创校,在毗邻的门牌34号上课。

这一排7间店屋,成为当时3所学校的第一个固定校舍和校园,3所学校相依在一起,历经了许许多多的建校故事,包括二战休学、三校合并、开办初中、成立居銮童军团、2首校歌的诞生、举办运动会等,中华女校还率先设立初中部。

虽然在创校时经历过一些风风雨雨,但3所学校一字并开在依士迈街设立校舍,铺垫了日后3校合并的契机。

孙福盛指出,1941年三校就已经计划合并,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校被关闭,三校合并计划遭搁置,一直到战后1945年才正式合并,并定名为“中华学校”,从此开展了这所学校第一阶段的蓬勃发展。


居銮中华学校依士迈街校舍旧照。


居銮中华学校依士迈街校舍旧照。




居銮中华学校1947年成立童军团的历史性照片,拍摄地点位于依士迈街。


居銮中华学校1947年成立童军团的历史性照片,拍摄地点位于依士迈街。



培育銮华校第一代师资 


孙福盛指出,居銮中华学校早期的师资都来自中国,并且培育了居銮的第一代师资,往后居銮多所华小的师资都是来自这所学校的最初一批学生。

学校复课后一开始仅有小学部,一直到1947年设立初中部,但一直没有设立高中部。因此,当时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后,需要到新加坡或马六甲继续深造,一直到1957年校方才终于设立高中部。

从一批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当年的依士迈街是年轻学子的天堂,热闹非常。1939年,三校就曾联合举办第一届运动会,40年代还曾举办篮球赛。

全盛期学生过千

校园前的中华园,校方也让学生种花美化,一片生机勃勃,并且逐渐把校园延伸至旁边现有的中华一小、二小校地,在这地段上建造更多校舍,容纳更多学生在当地上课,全盛时期有超过1000名学生。

此外,学校的第一首校歌《赫赫中华》和目前的《居銮中华中小学》校歌皆诞生于依士迈街。

目前使用的校歌是由前校长邱新民所填词。邱校长作为在依士迈街校园掌校的最后一任校长,见证校园搬迁到目前的中华路,担起第二次建校时期的校务。

中华路校园演变成三小

1954年,居銮中华学校开始在中华路的现有校园内建校,2年后小学部五、六年级学生率先进入新校园上课,后来演变成现在的居銮中华三小。

孙福盛透露,1958年教育部颁布法令,小学部和中学部分开行政,小学部归纳入国家的教育体系,原有的依士迈街校地由中华一小和二小共同拥有,轮流在上下午班上课;而在中华路校园上课的小学部则改为中华三小。

原校舍拆除 绘壁画重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居銮中华学校原有的店屋校园逐渐退场,依士迈街门牌37至40号的校舍更是年久失修,在上世纪90年代被列为危楼,董事部决定拆除建筑物,目前仅剩下一片用作停车的空地。

居銮中华中小学在2018年庆祝百年校庆,整个校庆的启动仪式选择回到这片空地进行,象征着百年华文教育的薪火相传。

孙福盛指出,由于原有的校舍早已不复存在,董事部特别邀请壁画家蔡文涛在永春公会旁的墙壁,以壁画的形式重现当年的校园景色。

如今这幅壁画略显斑驳,但依旧生动。孙福盛也透露,董事部有计划重建这些店铺,目前仍在向有关单位申请。


配合百年校庆绘制的校史壁画,至今保存完好。


配合百年校庆绘制的校史壁画,至今保存完好。




如今的依士迈街,除了原本曾用作校舍的永春公会会所仍完好保存,其余的建筑物已经不复存在。


如今的依士迈街,除了原本曾用作校舍的永春公会会所仍完好保存,其余的建筑物已经不复存在。


1939年3校第一次举办联合运动会。

位于火车铁轨旁的中华园,当年由学生负责种植花草。


位于火车铁轨旁的中华园,当年由学生负责种植花草。




三轮车夫为学校义踩,并在依士迈街校舍前合影。


三轮车夫为学校义踩,并在依士迈街校舍前合影。




为了筹款建校,当年在依士迈街的校园也曾举办游艺会。


为了筹款建校,当年在依士迈街的校园也曾举办游艺会。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05-1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