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星期四
【方言其实是文化遗产】◎ 杜忠全
周末父母带孩子回老家见祖父母,由于不是在身边长大的孙子,小孩也自小没有了方言,祖父母也就自然不过地转码,跟孙子说起并不标准的华语了。
我不知道在华教节谈这个课题恰不恰当,但还是要说,到了这个年代,方言其实是华人的文化遗产。
华人方言在马来西亚华社的存在,确实是相对地呈疲势的,一些弱势方言,尤其濒临消失了。但是,现在依然有一些人认为,大力推动民族标准语之华语的同时,需要对方言的使用与传播加以打压,这就可能加速方言的消亡了。
近年来,马来西亚华人方言的疲势,原因是复杂的。过去华社的男女老幼,大多以籍贯方言来沟通,于是有 “讲华语运动” 的推动。但是,80年代初期的 “讲华语运动”,在马来西亚的不同地区,它的影响并不一致,不能说是压缩方言生存空间的绝对因素;在一些地方,它甚至不成为主要因素也说不定,在没有确切的研究之前,谁知道?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人家庭结构的改变,导致方言的使用受压缩,这倒是一直延续着的当前进行式。
所谓华人家庭结构的改变,是指小家庭制的兴起,取代了原先的大家庭生活模式。
原先的大家庭生活,家里总有祖父母住在一起,孩子孙子围在老人家身边,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说籍贯方言了,所以母语是方言,这可一点儿都错不了。既是生活观念,更也是经济因素,孩子长大了成婚,老人家就会在原有的大房子里隔出一间新房,或在屋外另搭出个小单间,孙子出生后,依然是大家庭里的成员,说着祖父母的方言,届龄上学了,才在课堂里学标准语。
方言是家里和邻里生活的日常,华语是课堂学习的媒介,过去都是如此的。
后来的小家庭制是,孩子长大成婚就另找房子成立小家庭,家里没有老人家,两个已受教育甚至跨方言群结合的父母,多选择华语甚至英语与孩子沟通,襁褓时期即已如此了。周末父母带孩子回老家见祖父母,由于不是在身边长大的孙子,小孩也自小没有了方言,祖父母也就自然不过地转码,跟孙子说起并不标准的华语了。
因此,方言的生存空间,是越来越被压榨了,不是这样?
即使如此,依然有人将方言视若洪水猛兽,非要把它给连根拔起而不称快!这很奇怪:我们华社总是以多元共存来向当局争取华教的生存空间,但回到华社内部,却以单元思维来处理我们多元共存的民族语言,岂不怪哉?方言相对于民族标准语的华语,是不同层次的民族语言,而这不应以雅俗或政治正不正确来看,而是二者其实都源远流长。
更甚的是,相对于华语,我们所承传的华南方言,如闽(含榕、闽南、潮汕等)、粤、客等方言,其实具有更悠久的历史背景。然而,过去华社为了提倡华语而贬低方言,导致方言的价值被大大地低估了。
究其实,在中文系的专业学习里,特别是学习声韵学,南方方言的掌握,总是被强调的;如果只懂得标准语的,那就只能死记死背,而说方言的同学把方言用一用,就水到渠成了,老师总也这般强调。到了这时候才发现,方言原来跟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更是长期同在,比起稍晚形成的华语或普通话,它要丰富也复杂得多了!
行走中国,发现中国的推普不是没道理的:大江南北的人住在自己的乡下甚少移动,当然都说地方口语,也即方言,普通话是跟外来人沟通时使用的;一般人由于不常使用,所以说来不一定“普通”!但是,在马来西亚,华语已经取代了方言,几乎成为生活语言了,方言,如今它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不晓得还能不能好好地传承下去,我们这一代,能不正视方言的保存与护根问题?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2018年华教节特辑:林连玉基金供稿‧
作者:杜忠全(作者为中文系讲师兼系主任)·2018.12.14
图片:小编摘自网络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
-
毕业多年的朋友小飞问: 『 其实我有点忘了,当年我们统考成绩里的 C 到底是 Credit 还是 Pass ?』 我回问:『 那你印象中认为呢?』 小飞不确定说: 『 嗯.... 我觉得应该是Credit,因为SPM 成绩中 Grade C 也算是...
-
小编:三年前已經告诉大家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要跳火坑。 花2万深造却得假文凭 ◆ 百人控诉补习中心集团诈骗2000万(星洲日报 2019-07-27) 逾百名补习中心负责人和教职员报警申诉付费报读课程却拿到假文凭。前排中为游佳豪 (...
-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统称,在中华姓氏中也占据着很高的地位。堂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训诫后人将祖业发扬光大;彰显家族宗亲特点;弘扬祖先丰功伟绩。因为中国人的堂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实际意义,所以每当人们谈论到和自己同堂号、同堂号名人祖先时,总是流露出一些自豪的情感。那怎么才能通过...
-
作者 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统一课程委员会 每本定价 东马 RM23.10 西马 RM21.00 ISBN 9789831694299 出版日期 2018年8月第1版 尺寸 26cm X 18.5cm 页数 170 ...
-
最近一些名校因招生问题,一时闹得沸沸扬扬。一些华文媒体把这些名校叫“控制学校”。原来它翻译自英文的control schools,其实他们误以为英文的control只有一个意义:控制,殊不知control还可翻译成“管制”。 “管制”指强制性地管理,例如管制交...
-
由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统一课程委员会编纂的第四版独中初中一上、下册华文课本已经出版,并于2020年启用。新编初中华文课本配有教师手册和作业簿,將逐年取代现行独中初中华文教材。 第三版(初一至初三共6册) 🔶 2005~2019(2004年三所学校使用试教本,20...
-
小编: 当STPM和大学预科班考试系统同时制造许多满分的成绩,而现有国立大学的重要科系又无法提供足够学额时,这两种同时存在的畸形考试制度注定是彻底失败的。 在所有满分成绩的学生里,也许考试得 80分(可能更低,天知道!)是Gred A,100分也是Gred A,然后换算成 ...
-
小编: 每当我听到那些团体宣传什么生命密码、宇宙能量、天人感应 、心灵法则、颠覆科学、治愈百病之类的讲座、书籍或视频,我都会特别提高警惕。学校与家长也必须格外小心,避免孩子过早接触这些似是而非的论说。 (吉隆坡18日讯)一名家长林太太投诉,一个自称“...
-
(首邦市、八打灵再也6日讯)有志者事竟成,两名华小印裔生在日前放榜的2019年小六评估考试(UPSR)中,考获7A与8A的亮眼成绩! 这两名优秀生分别是毕业自八打灵再也培才华小、喜获8A的海乐华伦(Haireshwaran),和毕业于首邦市力行华小,考获7A的杜格士瓦...
标签
独中
(1384)
大马教育
(1076)
大马政治
(853)
大马华小
(519)
独中征聘启事
(483)
董总
(446)
承认统考
(363)
独中教育
(362)
大学教育
(291)
独中统考
(197)
华文教育
(180)
中国教育
(174)
独中教师
(139)
台湾教育
(131)
奖学金
(100)
外国教育
(88)
好文章
(76)
中文
(72)
中华文化
(64)
华文教育历史
(58)
奖助学金
(54)
中學教育
(52)
独中文凭
(51)
教育
(47)
独中课程
(46)
马来西亚
(41)
SPM
(39)
校长
(36)
小學教育
(33)
视频
(31)
数学
(30)
時事
(28)
假学历
(25)
新加坡
(24)
爪夷文
(21)
历史
(19)
征聘启事
(19)
农历新年
(16)
中国
(14)
独中数据
(14)
历史,承认统考
(12)
独中,独中教育
(11)
独中,
(10)
独中,台湾教育
(10)
親子教育
(9)
读者来函
(9)
Jokes
(8)
历史,
(8)
英语
(8)
科学
(7)
大专贷学金
(6)
历史,中国
(5)
文学
(5)
独中,中国
(5)
大马历史
(4)
投票成绩
(4)
马来文
(4)
IGCSE
(3)
华社
(3)
拉曼
(3)
漫画
(3)
独中校友
(3)
数据
(2)
科普
(1)
经济
(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