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7日星期四
潘永强博士:董总要重灌操作程式
1970年代以前,除了工会运动以外,大马很少比较制度化的社运团体。1970年代后,不少华裔左翼和专业人士,投身华教运动,成为一支具有群众基础的社会运动。到了1980年代,大马社运的主力,其实是董总带领下的华社民权运动。
当时其他议题的社运,如环保、妇运、消费人运动,多是城市精英取向,只是零星地存在,只有董总领导的华教运动,才是一支有组织的群众力量。董总这段黄金时代的最高领导,就是林晃昇。
1980年代的董总,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观念引擎,甚至是政治思潮的发动机。在我国民主化中发挥强大启蒙作用的概念──两线制,就是1980年代中期在林晃升领导下,由董总的核心干部提出的主张。当年的董总,俨然是大马公民社会的实质领导,如同今天的净选盟。
吊诡的是,1980年代的马来西亚,在巫统党国威权下,是“强国家,弱社会”局面,唯独华教运动崛起。可是在2010年代,在政治转型冲击下,我国呈现了“弱国家,强社会”形势,华教运动却是萎靡低弱。
从社会运动的角度,过去十多年董总的低迷,主因是他们在社会变迁中失去自己的角色,在浩荡的社会转型风潮中,依然故步自封。在组织结构上,董总从中央到地方,组织自我涣散,人员凋零老化。在情感话语上,老旧的传统呐喊,无法连结网络时代的新兴世代,难有情感共鸣。
林晃昇时代,董总是依靠民族主义动员,结合社会进步力量,试图在文化和母语教育上,回应国家霸权和高压。在当日而言,这可说是一支公民自主的教育改革运动。
但是,林晃昇之后的董总,这股社运性格和教育改革的元气,出现下行和退化的颓势。董总的事务日趋常态化和社团化,组织成员及其偏好也日益华团化和琐碎化,领导人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结果,社运的气慨和教改的格局,一年比一年地退缩和平庸,精神上更不接地气。
如今政治民主化到来,意味着政治机遇扩大,参与体制的机会逐渐开放,也代表社运影响力增强。沉滞十多年的董总,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的灵魂,与新的时代精神再度连线?
回到根本,回到初衷,董总带领下华教运动,本来就是一股自主独立的民间教改运动,试图在文化威权的环境下,寻找进步的、人本的、优质的、替代性的教育模式。
今天,政治氛围的改变,政治空间的打开,对董总长期奋斗和提倡的教育主张,应该是提供了更有利、更包容的政策空间。如果董总可以在本身的使命和定位上,明确界定为一个真正从事教育改革的进步专业团体,把长期在华校和独中的成功模式和改革经验,在政策圈内或不同族群之间分享,必然会增强董总的角色与地位。
一个真正的教改专业团体,还要提出进步和前沿的教改主张,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是反被国家超前,或落在社会后头。
当然,任何组织使命和定位的再造,必定涉及到组织的重建,用电脑术语,就是重灌作业系统,删除恶意程式,过滤垃圾邮件。一个从事教改的进步专业团体,必然意味专业能力必须改善,它肯定需要对组织内的习气、文化、治理甚至人事作一定程度的翻转,要有创造性的破坏,包括对某些华团旧习要作出一些割舍。
新的时代精神来临了,旧的话语模式已失灵,喊打喊杀的战狼时代不再,否则会面临边缘化。董总宜重新取回在教育问政上的专业、理性形象,提高政策倡议能力,才可能在政治转型的阶段,继续保有自己的角色,以及保障母语教育的永续发展。民主化时代也意味着社运团体彼此竞争,没有人可以垄断独霸。谁不改变,谁就式微。
(潘永强博士是政治评论作者。本文为“纪念林晃昇逝世17周年公祭暨华教行”系列文章之一。由董总及雪隆董联会组稿,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组织立场。)
来源:
星洲日报 2019-03-08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
-
毕业多年的朋友小飞问: 『 其实我有点忘了,当年我们统考成绩里的 C 到底是 Credit 还是 Pass ?』 我回问:『 那你印象中认为呢?』 小飞不确定说: 『 嗯.... 我觉得应该是Credit,因为SPM 成绩中 Grade C 也算是...
-
小编:三年前已經告诉大家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要跳火坑。 花2万深造却得假文凭 ◆ 百人控诉补习中心集团诈骗2000万(星洲日报 2019-07-27) 逾百名补习中心负责人和教职员报警申诉付费报读课程却拿到假文凭。前排中为游佳豪 (...
-
最近一些名校因招生问题,一时闹得沸沸扬扬。一些华文媒体把这些名校叫“控制学校”。原来它翻译自英文的control schools,其实他们误以为英文的control只有一个意义:控制,殊不知control还可翻译成“管制”。 “管制”指强制性地管理,例如管制交...
-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统称,在中华姓氏中也占据着很高的地位。堂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训诫后人将祖业发扬光大;彰显家族宗亲特点;弘扬祖先丰功伟绩。因为中国人的堂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实际意义,所以每当人们谈论到和自己同堂号、同堂号名人祖先时,总是流露出一些自豪的情感。那怎么才能通过...
-
作者 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统一课程委员会 每本定价 东马 RM23.10 西马 RM21.00 ISBN 9789831694299 出版日期 2018年8月第1版 尺寸 26cm X 18.5cm 页数 170 ...
-
由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统一课程委员会编纂的第四版独中初中一上、下册华文课本已经出版,并于2020年启用。新编初中华文课本配有教师手册和作业簿,將逐年取代现行独中初中华文教材。 第三版(初一至初三共6册) 🔶 2005~2019(2004年三所学校使用试教本,20...
-
小编: 当STPM和大学预科班考试系统同时制造许多满分的成绩,而现有国立大学的重要科系又无法提供足够学额时,这两种同时存在的畸形考试制度注定是彻底失败的。 在所有满分成绩的学生里,也许考试得 80分(可能更低,天知道!)是Gred A,100分也是Gred A,然后换算成 ...
-
小编: 每当我听到那些团体宣传什么生命密码、宇宙能量、天人感应 、心灵法则、颠覆科学、治愈百病之类的讲座、书籍或视频,我都会特别提高警惕。学校与家长也必须格外小心,避免孩子过早接触这些似是而非的论说。 (吉隆坡18日讯)一名家长林太太投诉,一个自称“...
-
问:马来西亚地区中学生如何申请到台湾读大学? 答:马来西亚学生可以两种身份赴台升学。 1. 外国学生身份 :以外国学生身份需自行向各大学院校申请,入学的条件、方式与管道皆须自行与各校联系。 2. 侨生身份 :依据现行马来西亚区适用简章申请资格须符合: (1)取得侨居地长...
标签
独中
(1384)
大马教育
(1076)
大马政治
(853)
大马华小
(519)
独中征聘启事
(483)
董总
(446)
承认统考
(363)
独中教育
(362)
大学教育
(291)
独中统考
(197)
华文教育
(180)
中国教育
(174)
独中教师
(139)
台湾教育
(131)
奖学金
(100)
外国教育
(88)
好文章
(76)
中文
(72)
中华文化
(64)
华文教育历史
(58)
奖助学金
(54)
中學教育
(52)
独中文凭
(51)
教育
(47)
独中课程
(46)
马来西亚
(41)
SPM
(39)
校长
(36)
小學教育
(33)
视频
(31)
数学
(30)
時事
(28)
假学历
(25)
新加坡
(24)
爪夷文
(21)
历史
(19)
征聘启事
(19)
农历新年
(16)
中国
(14)
独中数据
(14)
历史,承认统考
(12)
独中,独中教育
(11)
独中,
(10)
独中,台湾教育
(10)
親子教育
(9)
读者来函
(9)
Jokes
(8)
历史,
(8)
英语
(8)
科学
(7)
大专贷学金
(6)
历史,中国
(5)
文学
(5)
独中,中国
(5)
大马历史
(4)
投票成绩
(4)
马来文
(4)
IGCSE
(3)
华社
(3)
拉曼
(3)
漫画
(3)
独中校友
(3)
数据
(2)
科普
(1)
经济
(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