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4日星期二

【校风好传承文化★独中成家长首选】




東方日報 2018年08月9日• 报导:史康振

孩子是否能接受中华文化的薰陶,已成为目前霹州华裔家长给孩子选择学校的最主要考量因素,进而导致独立中学的学生与日俱增,其次的选择则是以华裔为主的国民型中学。

作为维护多元种族和谐的国家,马来西亚有別于其他以单一种族为主的国家,呈现出多源流教育的发展,如在中学教育,政府虽设有国民中学,以及不在宪法下被承认的「国民型中学」外,华社依然可选让孩子报读由华社所资助的独立中学。

然而,不难发现全国60所独中的学生总人数却在2007年的5万5813人,于短短10年內增加至8万5304人,其涨幅达到35%,作为西马拥有最多独立中学州属的霹雳州,学生人数同样与日俱增,截至2017年共有8603人就读。




针对独中受落的原因,拉曼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去年杪展开一项调查工作,发现无论是独中或国民型中学,確保孩子能够继续学习华语及中华文化才是华裔家长目前最主要考量的因素。

惟部分的家长则基于学费及地理因素,折衷將孩子送入仍以华人为主的国民型中学。

主导此调查研究的拉曼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心理辅导学系)副教授谢保泉向《东方日报》指出,隨著我国生活水平逐渐上升,华裔的社会经济背景也隨之提高,进而导致华裔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研究团队其他成员包括了拉曼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沈嘉宝、陈瑞美和杜奕宪。

他指其团队是在2017年,针对州內494名国中及独中华裔中学生的家长展开抽样问卷调查,並列出10项为孩子就读中学的考量因素,包括师资、校风、学费及地理因素供配合调查的家长选择。



国中是最后选择

「调查发现,无论是独中生还是国中生的家长,大多数的受访者將孩子是否能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作为选择学校的最主要考量,以致当下有更多的华裔家长选择將孩子送入独中就读,其次则是选择以华人为主的国民型中学,最终选择才是国民中学。」

他强调,尤其是绝大部分受访的独中生家长,主要是认为相对于仅拥有一科以华文为媒介语的语文课,还有偶尔举办涉及中华文化活动的国民型中学,独中的校风及课程纲要更能让孩子继续传承中华文化,保护著民族的根,进而导致更多的家长选择將孩子送入独中。



「但是,没让孩子前往读者就读的华裔家长,也十分关注孩子是否能继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但碍于其他种种因素如住家与学校的距离等,才退而求其次,將孩子送入国民型中学就读,最终选择才是国民中学。」

表现更好 年轻家长倾向独中

除了確保孩子能够继续接受中华文化熏陶及学习华语,年轻一代的华裔家长更倾向將孩子送入独中就读的原因,包括认为独中的行政、校风及表现,更胜国民型中学或国民中学。

研究团队的其中一员,即拉曼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英文系讲师王淑敏受访时透露,根据其团队的研究结果,发现30岁以下的华裔家长,会优先考虑將孩子送入独中就读。

「从抽样访问中发现,年轻一辈的华裔家长普遍认为独中的学校行政更加完善、校风更有纪律及表现更胜国民型或国民中学,因此若无其他因素影响,独中將是他们的首选。」




惟她也表示,相对的,40岁以上的受访者则多数选择將孩子送入国民型中学或国民中学就读,其中的考量因素则主要是免学费及靠近住家附近,但当中大多数的受访者也关注孩子接受母语教育的程度,因此以选择让孩子入读国民型中学,多于国民中学。

政府学校可增华语课吸引就读 
(小编:能吗?增加华语课和马来语至上的教育议程背道而驰,否则教长于60年代在国会宣称改制中学可享有三分之一华语教学的承诺怎么会最后形成垃圾... 见国民型中学困境与挑战.国民型中学师资不足.华文课减至每周3至4节

倘若政府旗下的国民中学或国民型中学,也为华裔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华语及传承中华文化的机会,结果是否会不一样?

谢保泉教授表示,独中各科目均以华语为媒介语,国民或国民中学则相对的採用国语为各科目的媒介语,导致好些独中生,国语的掌握能力都略逊国民或国民型中学的学生。



「此情况加上独中学生与日俱增,难免会造成执政者及一些友族同胞心中,產生国民在接受不同语言教育制度下,最终造成国人难以团结的顾虑?」

惟他认为,政府却不能忽视华社企图透过教育,寻求自我文化认同,因此选择让孩子入读华小或独中,以继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及学习母语,捍卫族群的根本。

因此,他建议若政府想要透过吸引更多的华裔子弟选择报读国民中学或国民型中学,藉此促进国家各民族的团结,大可在国民或国民型中学中,为华裔子弟提供更多学习华语及传承中华文化的机会。

他指出,只要政府学校也能让华裔子弟继续传承中华文化及有效地学习华语,相信或多或少的华裔家长会基于政府学校免学费及其他影响,选择將孩子送入政府学校就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