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星期三

失衡的国民教育◎ 郑庭河






稍认识本国国民教育之课程內容者,应该清楚有关內容相当失衡,尤其对非马来和非伊斯兰教讯息的呈现非常稀缺。甭说,这对一个號称多族群、多文化、中庸、和谐的社会来说,不仅是种讽刺,更是种不健康的现象,无助於族群之间的瞭解、尊重、友好和亲善。

或许我国的族群关係不能更加祥和、融洽、亲密(虽说实际上我国的族际关係也不算太差),部分原因正在於如此资讯失衡的国民教育。即便大量的马来——伊斯兰资讯或有助於更多国民瞭解之,乃至认同之,但这毕竟只是一种单向的瞭解和认同,而非相互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华社偶有某些有识之士爱批评、埋怨、甚至责怪我国华人对马来——伊斯兰社群及文化瞭解不多。虽说不能否认或有如此华人,然实际上整体而言,经国民教育(以及各种官方宣传管道)的「日久有功」,一般华人对马来——伊斯兰社群及文化的认识不算少,包括很能自动地配合相关习俗及禁忌,只是当然也不能说「很懂」。这些有识之士若真「胸怀家国」,恐怕也有必要关心一下马来——伊斯兰社群对其他社群及文化的欠缺瞭解。




国民教育內容对国民认知和印象的形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关失衡问题绝不能轻视,否则日后在一些別有居心者的扭曲和煽动之下,广大的马来——伊斯兰社群之中,或会有些人对其他族群和教群容易產生很大的误解,甚至敌视。

比如近来某些不肖政客在马来穆斯林社群之中渲染某族群或教群要「夺权」,或者把马来人排挤到森林的「威胁」,在缺乏对其他族群之社会及文化的客观认知和瞭解之下,这些「危言」或很容易找到滋长的土壤。质言之,种族主义论述和政治能够在本国一直阴魂不散,时不时被祭出来煽动部分乡民,或许正与国民教育的失衡不无关係。

对各族文化缺乏认知

另外,也许更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失衡的国民教育,对非马来和非伊斯兰教社会及文化的欠缺认知和认同,甚至也包括非马来和非伊斯兰社群本身,尤其年轻一辈。

基於现代化导致的家庭和社群之中的人际关係及讯息传播的阻隔、散落,乃至失序和失范问题,家庭和社群已非文化传承的必然有效管道,因而相对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更形重要。如果学校不负起为下一代人传承文化的责任的话,有可能相关文化就会加速失传。

自不待言,作为同样为国为民效力的公民,非马来和非伊斯兰社群完全有权利、有理由要求国民教育系统公平对待其社群及文化,不能因偏狭的国族——甚至种族主义——以及宗教主义而刻意边缘化、透明化之。



惟当然,说肯定比做容易,毕竟在前朝61年受国族加民粹主义熏染的国家教育及文化政策的主导之下,马来——伊斯兰元素已被高度政治化,乃至神圣化,宛如「圣牛」,任何检討和改革诉求,都会挑起所谓「敏感」。

而今改朝换代能否在官方和民间催生新思维、新视野和新动力来正面,乃至纠正有关失衡问题,诚有待观察。


郑庭河
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博士







摘自东方日报 2018年09月19日 • 评论: 郑庭河 • 浊水有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