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一所正在擺脫困境的獨中 - 永平中学






九月六日,星洲日報封面頭條一則鬥大標題,曰:「多所獨中,由中變小;董總尋策紓困。」董總主席陳大錦受訪時,歸納了中型獨中小型化的主因,是國際學校、私立學校和家庭學校(Homeschooling)分食了教育巿場有限的蛋糕。如果不拐彎抹角的說,那就是在中學的教育體系上,「英文逐漸打敗中文」。

經營了幾十年,為什麼中小型獨中面對新興學校如此不堪一擊?成敗關鍵在於新興學校是「消費者導向」,是依家長或學生的需求提供教育服務,而「著重英語教學,與國際接軌」的口號,讓他們的「教育產品」銷售訴求簡單明瞭!而獨中呢?普遍存在保守心態,他們堅持著中華文化和母語教育,但當面對學生來源減少時,束手無策!小编:1960年很多华文中学接受改制,如今是自我改制。

以我的母校永平中學為例,創校62年來,生源未曾有過大幅起落。至到最近3年,周邊幾所大型獨中的辦學績效和招生策略(可能也面對國際學校的競爭壓力,而不得不擴充地盤)、華人家庭少子化、以及學校本身財力與人力資源不足等多重不利因素衝擊下,也面臨小型化的危機。這迫使永平中學不得不速謀對策,否則一旦淪為小型化,想要翻身,也就難了!




今天全馬62所獨中,除了十餘所大型獨中經營相對穏定外,其他都面對生源不足。學生不足,校方就無法聘請足夠的専業老師,教學品質必然受到影響,家長也就不願意將小孩往中小型獨中送,如此惡性循環,實非關心獨中發展的人士所樂見,所以董總才會出面謀求對策,力挽狂瀾。

而個人淺見,最佳對策就是依市場需求「適度調整課程、強化英語教學」。為什麼我會這麼認為?因為中小型獨中大多屬於小鎮上的社區型學校,與都會區大型獨中生源充裕的情況有很大落差,大型獨中有條件辦理入學考試篩選學生,新生素質相對穩定,在爾後的統考或各類學術競賽上,佔絕對優勢。

既然考試成績拚不過,那麼中小型獨中的努力方向,就不能著眼於學術競賽或統考成績,而必須從能滿足學生家長的需求方向辦學;學生家長想要的?就是要一所能提升孩子未來競爭力的中學,而「中英文並重」就是一個亮點。英文雖然是鄕鎭獨中的軟肋,但為了求存,在不違背華文教育之下,加強英語教學已經是中小型獨中的一條不歸路!

今天的永中何其有幸,在一位企業家校友、基金會和董事會一群校友的支持下,有機會做出改變,也有條件推廣中英語並重的教學。今後,除了堅持原有的辦學理念,也會參考國際學校辦學成功經驗,這叫做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孟子·滕文公上》有雲:「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裡也,猶可以善用」,孟子都說了,所以中型獨中只有取長補短,規劃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課程,才有可為;國際學校正是他山之石。小编: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的国际课程。




時代不一樣了,辦獨中的思維,不能再依循過去的保守,誠如同陳大錦先生所說:「中小型獨中雖小,但辦學的視野不能小。」是的,辦學思維應登高望遠,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才能活得久!

以下所言,乃永中當前施行的短期策略,未必全對,但可供參考。

其一、向全國教育界發出「求賢令」,網羅各科目優秀師資、培訓現有老師,以好老師來增強家長的信心,同時促使教學品質進入良性循環。

其二、全面強化三語教學,加強學生英文語文能力,語言畢竟是將來踏入職場後,「別人取不走」的終身謀生工具。

其三、增加學生上課時數,留在學校總比在外遊蕩安全,多上一堂課,就可以多累積一點知識,「涓滴成河」,不就是這個道理?  小编:难道待在学校的时间长,就必定学到更多知识?

其四、全面落實輔導關懷機制,因才施教,找出每一個小孩的亮點。不隨便放棄每位學生的受教權,不要動不動就「開除」學生,這是粗俗的暴力。堅持「一個都不能少」是辦學原則,逐個關心,也正是小型學校較之大型獨中,更能掌握的優勢。

其五、鼓勵學生參與各類活動競賽「只要你願意,人人有機會」。在大型學校,人才濟濟,中等資質學生難有表現機會,小型學校,只要老師多一分關愛,每一位學生都有站上講台或校外參賽機會,這是人生不一樣的經歷。

其六、讀書不行,也要學會「做人」,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會影響孩子一生。即使貫澈「道德教育」十分不易,但終究必將行之,畢竟這在小型學校相對容易推動。

其七、獨中和國際學校共融,目前的國際學校是營利事業,所以收費很高。而獨中呢?年年虧損,只尋求損益平衡點,不以盈利為目的。在非營利的大前提下,永中提出了三幾年內籌辦一所低收費的「國際化獨立中學」的構想,讓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在獨中校園內體驗國際學校的氛圍,唯有如此,學校發展才不會一直在困境中輪迴!  小编:国际学校,顾名思义,是很多不同国家的学生齐聚在一起上学..... 不是办英语教学课程后就成为国际学校。





國際化的獨立中學?是可行的。但投入的經費達數千萬之譜,所以不可能動用之前董事會所籌得分毫款項,只得另求財源,之後辦一所完全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永平(國際)中學。

《道德經》第64章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一步必須踏出去,不能再抱殘守缺,否則中小型的獨中發展只會走向死胡同!

来源:星洲日报 17/09/2018  
陳芳龍(管理顧問,永平中学董事会教务委员主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