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星期一

林国安: 独中统考宜庄敬自强(下篇)


独中统考以严谨的行政系统和作业程序,获得ISO世界标准认证,但在学术含量上存在缺憾,有待正视与克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学业标准”概念缺位,难以确定知识学习的认知能力要求。





当前基础教育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讲求课程、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构建“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学习与评价”三位一体,通过“常模参照”转型“标准参照”,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模式,来支持教学评价与考试系统的改革目的,追求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整体效益。

独中统考的学术缺憾

所谓“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模式,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表现、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相关要求,开展教学评价或考试测评。



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或考试,须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学业标准”,根据学科教育教学规律与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详尽规划学科“表现标准”和“表现等第与表现描述”,作为教学评价或考试的指标体系。

考察现行独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一般只有“内容标准”,还没有就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要求确立“学业标准”;统考各学科考试纲要也只有“考试内容 / 范围”,无从依据“学业标准”转化出相应的“表现标准”,“表现等第与表现描述”自然付之阙如。

“学业标准”缺位,就无法确定学生知识学习的认知能力要求,少了“表现标准”,也就无法科学评价学生学习的状态或水平。这样就难以保证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学校教学保持一致。

其二是欠缺教育与心理测量标准,命题组卷难以遵循教育测量原理。

教育与心理测量学是现代教育考试业务的基础理论,世界许多教育考试研发机构都制订有教育与心理测量标准,作为考试开发与设计、命题质量管理的依据。毕竟,教育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可观测的变量测量学生经过某阶段的学习后,所应具备的学科素养或学科能力。这一般是通过学生在不同试题上的反应,推测其所具有的学科素养或学科能力的程度。



考试命题讲求符合与学业标准相对应的测量目标以及每个目标相应的行为目标或认知要求;试题要能对考生产生合理的测量刺激,并就考生对试题作出的反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分;组合试卷也要整体考虑测量目标和每个目标相应的行为目标或认知要求的比例以及每个内容领域或主题知识的分配、比例和权重。

然而,目前独中统考试题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充分考虑测量目标及其行为目标或认知要求,例如语文学科阅读理解的试题设计往往脱离文本分析的基础,还有一些学科选择题选项的设计随意混搭,难起合理的干扰作用。此外,由于学业标准或表现标准缺位,一些学科试题无从与测量目标及其行为目标有所关联;组合试卷也只考虑内容领域或主题知识的分配,而无从以学业标准或表现标准为依据,考虑测量目标和每个目标相应的行为目标或认知要求的比例。

这样,考试结果不具充分可解释性,自然难以准确反映学生学业水平。

认识差距,加强建设


我国华文独中实行“三三学制”,课程可以衔接美国和东亚各国大专院校,独中毕业生持统考文凭,可以直接就读大学一年级课程;不过,独中学制与英国及其英联邦国家有异,英国高等院校视独中统考文凭为OS水平,即介于O水平和A水平之间的一种学术等级,独中统考文凭持有者还须要完成大学预科课程,才能进入大学就读。

非如某论者所言:“在全世界,若以华文版预科文凭到欧美国家留学,统考排名第一,其受欢迎程度超越中港台。”其实,若以学术水平论,独中高中统考与中国高考、剑桥A水平考试、IB国际文凭考试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华文独中统考的改革与发展,对外争取政府全面承认统考文凭,攸关民族语文教育的尊严与价值贡献;在内弥补缺憾、提高统考学术含量,是独中教育发展建设的重要工作。

具体而言,顺应世界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结合课程研制、教师教学、学生发展需要,加强教育考试理论研究,完善考试纲要科学范式,提高命题内容与形式的规范与素质,发展年度学科试卷试题分析与评价,整体提高独中统考的学术水平。

来源:
中国报
教育视窗●林国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其他文章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